第25章 科舉文裡的小傻子25

 “周瑾安,你先答。” 

 “是。” 

 周瑾安向前一步,沉吟一下,緊接著開口。 

 只能說不愧是丞相愛子,一番見道也都挑不出錯處來,聖上聽著臉上不自覺帶上幾分笑意。 

 這些未來都是他的臣子,甚至是他大漢的肱骨之臣。 

 “不錯,不愧是清竹公子。” 

 這可以說是極大的評價,周瑾安連忙謝恩。 

 緊接著聖上又點名董宇,有了珠玉在前,董宇雖挑不出錯處,但顯得有些平庸了。 

 “姜卿可有不同的見解?” 

 殿下就他們三個人,皇上將他們臉上的情緒看的一清二楚,看姜堰面上表情明顯是對他們的回答持不同意見,皇上來了興趣。 

 周瑾安與董宇所說的話,與之類似的話他不是沒有聽過,但千人千面,多多少少還是帶點自己的獨有見解的,但少不了話術太過籠統龐大。 

 姜堰聽到聖上點他,向前進了一步,行了個禮。 

 “臣確實有不同的見解。” 

 聽周瑾安和董宇所說的,姜堰只有一個感受,他們站的太高了。 

 姜堰作為從底層上來的,見識過太多民間疾苦,就拿自己來講,小時候他可以說是幸福美滿,幾次夢迴都是兒時的場景。 

 可是這一切毀於一場洪水,母親因此喪命,連屍首最後都沒找到,父親也因此一病不起,但為了他,拖著病軀,帶他奔波,最後在村裡安置下來,其中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可是原本他是可以不用背井離鄉,跟著父母過著平平淡淡但幸福的生活的。 

 聽父親講,決堤之前,朝廷是撥款重修過堤壩的,這場洪水原沒有幾年前的大,可是依舊決了堤。 

 他後來打聽過,縣裡的縣令因貪汙朝廷撥款而被斬首示眾。 

 這怎麼可能,一個小小的縣令,怎麼會有本事吞下那麼大一筆錢財,而且對他有什麼好處,縣江河湖環繞,水災年年有,若是決堤縣城都有可能被淹,縣令再怎麼愚蠢,也不可能動這筆錢財。 

 只有一個可能,那個縣令不過是被推出來的一個替死鬼罷了,只是為了平息民憤。 

 可是那麼多人因此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作俑者依舊逍遙快活,下位者餓殍遍地,上位者酒池肉林,拿著百姓買命錢逍遙快活,而那些人多少年前誰不是義正言辭說著要為國為民。 

 他們讀遍聖賢書,說著兼濟天下,可他們做到了嗎。 

 “窮者,誰不想達,達者,更畏懼窮。為求發達,窮者兢兢業業,辛辛苦苦,農耕其田,工利其器,商務其業,學讀其書,人人都在獨善其身,可除了那些少數的書生可以考取功名,通過科舉,其他大部分人,仍然生活在艱難困苦中,是他們不努力嗎?是他們不上進嗎?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