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藏 作品

第244章 理想之星

 而現在滄溟一號的戴森球不是這樣的,主體也不是裝載太陽帆的衛星,而是……一張巨大的由微型智能機器人組成的網狀結構,這種網狀結構可以網羅包括空氣分子在內的所有物質,這些物質會在這個網狀結構中進行聚變反應,人類可以自行設定需要的物質。

 比如需要碳……

 只需要氫元素進行連續聚變,就可以變成氦、鋰、鈹、硼、碳……

 通過這種方式,人類可以獲取所有想要的資源,這些資源,滄溟一號不需要,所以完全作為人類的補給。

 而且高遠擔心的面積太大,收攏速度太慢的問題也完全不需要擔心……

 這些納米智能機器人會一邊吸取物資,一邊自行進行擴張!

 擴張的速度是以幾何倍數增長的方式進行的。

 初期可以進度緩慢,但是當基數變大之後,那就會快很多。

 就像數學上經典的棋盤上的米粒,個格子,第一個格子一粒米,第二個格子粒米,第三個格子粒米!那麼第個格子是多少粒米呢?

 答案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第個格子上放置的米粒數量是一個位的數字,大約兩千多億噸!足夠十億人吃五百年!

 所以裂變式製造,越到後期,規模越大,但為什麼還是需要五百年呢?因為當膨脹速度超過納米機器人的運動速度時,擴張就會進入了一個瓶頸,無法繼續加快!

 要把方圓十光年的星雲包裹進來,需要的時間很長……

 這就像一個細菌要吃掉一頭藍鯨,就算可以無限分裂,但是也需要很久。

 現在高遠就是想吃掉藍鯨的細菌!

 人類要把這片星雲吃下來,星雲外圍的星際物質很少,只比一些行星的大氣層稍微密集一點!但是越到內部,物質濃度就越大,而且溫度就越高。

 所以前期幾乎沒有難度,但是到了後面,難度就加大了,星雲核心區域已經跟恆星內部幾乎沒區別的!人類之前再大膽,也只是想包裹太陽吸收能量,也沒想過要吃掉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