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第二世 作品

第16章 光明重現,英雄之舉!

 朝陽初升,陽光灑滿雁門關的每一寸土地,驅逐寒冷,驅散困厄,帶來生機。 

 街巷間,市民們紛紛湧出,共同經歷過的艱難讓他們緊密相連,即使在困境中,人心也未曾生出惡念。 

 畢竟,誰又願意陷入飢餓呢?雁門關,已是漢民族的最後一道防線。 

 "聽說了嗎?城主要開倉放糧了!" 人們奔走相告,那些曾經飢腸轆轆的人們淚流滿面,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人群之中,一群骨瘦如柴的學子卻顯得與眾不同,他們聽到消息,非但沒有歡欣,反而堅定地反駁:"士可殺不可辱,豈能接受嗟來之食!" 

 旁人搖頭,認為他們過於理想化,然而在邊疆,書生的價值往往被質疑。 

 守衛者們以弱小身軀承擔起守護家園的責任,而學者的知識在生死麵前又有何用? 

 "在生死存亡之際,堅守原則是愚蠢的,"一位年長且受人尊敬的老人冷聲道,他敲打著年輕學子的膝蓋,"你知道這些糧食從何而來嗎?" 

 "是從京城運來的富餘糧食吧?" 學子疑惑地問,卻引來老人一頓痛斥,揭示了真相的殘酷。 

 學子們仍抱有不服的神情。 

 在眾人注目下,長者逐一剖析:“他是雁門關的守護神!是賈逸!他從異族手中奪得的救命糧。” 

 “他不顧生死,奪取了糧草,卻未立即分發給軍需,而是首先救濟我們這些無助的民眾,這反而成了你的施捨。” 

 “你還有沒有良知。” 

 “你是否想讓將士們心寒,質疑他們守護的是什麼。” 

 陽光灑落,照亮了爭論的場面。 

 學子們的高傲逐漸消退,經過深思熟慮,他們緩緩步入領取糧食的行列。 

 公正而言,賈逸的行為無愧英雄之名,無論是粗獷之人還是文弱書生,都應給予他應有的敬意。 

 在發放糧食的隊伍中,王武滿腔怒火,儘管被迫站出來維持秩序,但看到百姓們真心的笑容和謙卑的感激,他的內心並未有所觸動,反而更加堅定了對賈逸的質疑。 

 “偽善者…” 

 “他寧可捱餓,也要百姓飽腹,這有何意義。” 

 王武一腳踢翻糧袋,堅信這些飽餐的流民無法勝任守城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