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以後的路

 “是的,唐末。自唐末以來,各節度使紛紛是自立為王。無人再尊皇令後,整個社稷的秩序混亂,最悲劇的體現便是人性道德的淪喪。我中華幾千年的美德亦不復存在,從此開始皆是人人為己。再也不復孔夫子所言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仁以為己任,安仁安己安百姓。而是如楊朱: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即便是用律法去約束,該犯罪還是犯罪,該殺人還是殺人,會貪婪的依舊貪婪。這就是生逢亂世者的悲劇,所以有言: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諸葛流雲說道。 

 “那前輩認為這個世道,還能再度重回到我中華民族,人人皆是美德的時代嗎?” 

 “難難難,唉……” 

 “可是……” 

 “你是想說,可是為什麼漢唐甚至更久的春秋時代之前能行,而現今卻實行不了呢?” 

 樑子淵眼神真摯地點點頭。 

 “那是因為前有孔夫子(孔丘),後有孟夫子(孟軻),再後有漢時的鄭夫子(鄭玄),唐有韓夫子(韓愈),而我們有誰?”諸葛流雲有些悲觀地說道。 

 樑子淵愣愣地看著悲觀的諸葛流雲,繼而說道:“我輩儒生,不就應該在如此的時刻,為天下百姓做一些事情嗎?” 

 “當我輩中人,人人都為己後,我等還如何能獨立其身?如何還能夠世人皆醉而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如此不合群之人,必將會被社會給排擠。”諸葛流雲眉頭微微皺,再次說道。 

 “孟子云: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既然這個世道如此,那麼便從我梁玖樑子淵開始改變。”樑子淵見諸葛流雲微皺眉頭後,心中的傲氣忽然騰起,繼而熱血激情地說道。 

 諸葛流雲聞言,失望地搖搖頭。 

 “如今我等所處的時代雖然依舊還是亂世,但是先賢們所在的時代,卻是比我們的更壞。他們在更亂的時代,更糟糕的時代裡尚且能引導世人向善、尊禮、從孝、捨生取義。我等在這個風起雲湧的時代裡,我們擁有更多的資源,我們擁有更多的有學識之士,為什麼我等還不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這次樑子淵神情不再激動,但是話語間依舊激昂不減。 

 “小傢伙,你是不是忘記,你體內那股已經快要亂起來的浩然之炁了?”諸葛流雲繼續打擊道。 

 樑子淵聞言愣了一下,然後冷哼道:“哼,即便是隻有一天,我亦希望自己能影響到身邊之人。 

 而此時我身邊只有前輩。 

 所以,我才和前輩在此討論可行之法。 

 孔夫子刪詩書定禮樂,述而不作,有教無類,借學術談政治。 

 孟夫子提倡捨生取義,為儒學起到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作用。 

 鄭夫子重整儒家經典,重新整理、作注,使得後人更易讀懂儒家之經意。 

 韓夫子在中唐時期的求聖人之志,明先王之道,不拘於經文章句,敢於以己意獨斷重整我儒家體系,重建儒學道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