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英俊 作品

第68章 對抗賽第四輪

 當天晚上,中國隊拿到了後天對局名單,汪羽的對手福井進又是個日式“大手合”產物下的不知名選手,入段二十年沒任何循環圈入圍記錄,只是憑資歷苦熬到了七段

 晚上的內部會議,對陣名單一公佈,汪羽婉轉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為什麼日方嘴上喊著必勝和想贏,在對抗賽老是派這些蝦兵蟹將上來走過場。要知道自己這次來是跟強九學習的,而不是跟這些後世連9網都贏不了的“專業高段”逗著玩。與小林覺一戰雖然差點輸棋,但刺激和投入程度就不是和園田隆泰下能比的。

 作為隊裡唯一三連勝的選手,汪羽這次得到了比較官方的回答,日本現在國內處於經濟騰飛期間,七大頭銜戰產生的各種預選賽和循環圈賽排得滿滿當當,拿棋聖戰來說,換算成人民幣的對局費,預選賽一盤有1200rmb,進入循環圈後一盤接近6000rmb,棋聖戰最終冠軍的獎金為40萬rmb,要知道這可是在遙遠的1986年,而且棋聖戰後續冠軍最高漲到過接近300萬rmb。大家都忙著下棋賺錢去了。沒有比賽的或者有空的才會來和中國隊下棋。

 還有個不好放到檯面上講的原因是和中國棋手交戰不但經濟效益少,而且輸棋之後心理和輿論壓力巨大,比如去年輸掉第一屆中日擂臺賽,領頭的三位巨星為了緩解國內輿論,集體削髮謝罪。這也是日本的圍棋超巨一個不太願意在和中國的比賽中出場原因。

 聶偉平後世就評論過日本圍棋衰落的主要因素,本土棋戰經濟效益太好,要知道號稱圍棋奧運會的應氏杯雖然是40萬美金的冠軍,但那畢竟是4年一屆,平攤到每年,連日本頭銜戰的一半都不夠。好比打工人上班,一個是錢多事少離家近,另一個外調開拓市場一通操作下來收益減半,絕大多數人用腳就能投票的選擇。這也導致後世的日本棋手大多把重心放到國內賽場,國際賽場出場只是打打醬油走個形式,如此舒適圈加上沒有外部競爭,水平下降也是自然而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