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當前任何鐵具的損失率都很高,主要是鐵的品質不行。

 其次,因為鐵在氧化不夠完全的情況下生鐵也會較多,後期鍛造加大了難度和鍛造的成本。

 李昭翹著腿,回想著知識點。

 鍊鐵始於春秋,那時是塊鍊鐵,就是在較低的冶煉溫度之下,將鐵礦石從固態變成海綿鐵,再經過鍛造打成鐵塊。

 塊鍊鐵一般採用地爐、平地築爐和豎爐這三種,能練出含炭量為2%的液態生鐵,並鑄成工具。

 戰國時期便已掌控了脫碳、熱處理技術,也發明了韌性鑄鐵。

 到了西漢,便出現了坩堝鍊鐵法,鍊鐵的豎爐規模進一步擴大,後世在鄭州出土和發掘的遺址之中就有這種。

 不僅如此,西漢還發明瞭炒鋼法,利用生鐵炒成成熟的鐵或者鋼。

 與此同時,也還興起了百鍊鋼技術。

 到了東漢光武帝時期,發明了水利鼓風爐,也就是所謂的水排,這個可牛逼了,比歐洲早了1100多年。

 漢代後,常用的就是灌鋼法,在《北齊書.綦母懷文傳》中稱之為“宿鋼”,也被後世稱之為灌鋼、團鋼。

 算是鍊鋼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如今,鐵的品質不夠好,所以損耗就高,加上需求和使用頻率高,所以消耗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