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子舟 作品

第88章 能防是能防,但只能防一點點!(求追讀求打賞!)

之前提到微藻產業難點的時候有說過,用微藻處理工農業廢水時,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廢水中較高的無機鹽環境以及有機物發酵的高溫導致微藻生長受限

這其實有點像給農作物澆農家肥,不經發酵的話,很容易出現燒苗的情況。

但有所不同的是,如果需要發酵之後,再讓微藻來處理,那微藻處理汙水的效率優勢就會大幅削弱。

讓本就微藻汙水處理技術更難取代傳統的汙水處理技術。

而李文彬的建議是直接讓微藻靠著快繁處理後,提升了百倍的生長速度扛過初期,然後隨著環境改善,重新恢復生長速度後,加速淨化汙水,同樣達到更高的處理速度。

這當然是沒有問題的,有微藻快繁技術的支持,實現這目標不難。

不過林晨的微藻處理方案,還是在這個基礎上做了一些優化,那就加入硝化細菌、解磷細菌和溶鉀細菌三種微生物。

工農業廢水不是無機鹽濃度高麼?

通過這三種微生物的作用,完全可以將氮、磷、鉀等物質轉變成微藻更容易吸收的形態。

不但能讓無機鹽的濃度降下來,還能讓微藻生長速度得到一定提升。

而且這些微生物本身也會消耗廢水的有機物,協助廢水的淨化。

當然三種微生物同樣也是需要進行化感強化的,不然它們之間的共處可沒那麼輕鬆。

這其實也是後世不少專家研究微藻廢水處理的一個方向。

而且也初步驗證了,確實是可以提高微藻的生長速度,並且能讓微藻擁有更高的蛋白質或者油脂含量。

只不過後世可沒有化感強化技術,三種微生物與微藻的藻-菌共生方案都還在摸索中,一直都沒找到合適的配對方式。

而林晨的後手也就是這三種化感作用強化後的微生物。

通過微藻固化可以輕鬆留存下藻種,但卻留不下這三種微生物。

三種細菌都是直接存活在廢水中的,別說是散戶了,即使是大型汙水處理機構,想將他們提純分離出來都不容易。

有這功夫還不如直接跟晨曦生物購買來的便捷更優惠呢!

所以它們只能隨著淨化後的廢水排走或者混入絮凝後被打撈的微藻之中。

而沒了三種微生物的支持,微藻廢水處理的效率必然會受到影響。

這本來並不算什麼太大的麻煩,畢竟快繁處理後的微藻生長速度足夠快,就速度上來說肯定還是比直接堆肥發酵的速度快上許多的。

但別忘了發酵池的規格可是按照微藻完整的汙水處理效率設計的。

沒錯,發酵池的設計肯定是有一定冗餘的,但再怎麼冗餘也是有限的。

三種微生物帶來的微藻生長速度提升,肯定是會超過冗餘設計的。

畢竟除了分解氮鉀磷,讓微藻更好吸收,促進生長外,它們同樣也有抑制其他細菌生長的作用,避免了雜菌跟微藻的競爭。

兩廂作用下,能帶來的提升肯定是不少的。

當然散戶們自然可以在發現問題後,擴建發酵池,但那成本可就比續費技術授權高多了。

嗯……不拿自己的人力和時間當作是成本的,另說!

畢竟發酵池不算什麼太難建造的東西,只要願意花時間,下苦力去幹,一個人也能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