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 作品

第071章 再見周萬達

第二天,喬瑞達就打電話,聯繫了輔導員陸平安,向他打聽芯片生產線的事情。

“咱們學院確實有一條芯片生產線,隸屬於王成業院士帶領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只是他們並沒有對外承接芯片流片業務,一般只用於實驗室內部人員設計的芯片進行生產測試。你這個流片測試業務,他們接不接還真不好說。這樣吧,我給你一個電話,你自己去聯繫試試吧。135******”

喬瑞達拿起筆,記下了一個手機號碼,只是這個號碼,為何看起來有些熟悉呢。仔細回想一下,這不正是北大招生老師周萬達的號碼嗎。當初正是這位周老師專程跑了一趟德誠市,和周瑞達簽訂的預錄取協議。看來這位周老師的身份相當不簡單,竟然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扯上了關係。

喬瑞達拿起手機,按照號碼撥了過去。

“喂,我是周萬達,你是哪位?”聽這聲音,是周老師沒錯了。

“周老師你好,我是喬瑞達,德誠市的喬瑞達,你還記得嗎?”

“哦,喬瑞達,當然記得,北河省的高考狀元,當初還是我把你招進北大的。怎麼喬同學,找我有什麼事?”

“是這樣的,周老師,我設計了一款音頻解碼芯片,想要做流片測試。我聽說咱們學校就有一條芯片生產線,不知能不能對外承接流片業務?”

“才大一上學期,你就開始設計芯片啦,真是厲害!不愧是高考狀元,你這自學能力強大到沒邊了。這事兒你找我算是找對人了,除了少量的教學任務,我大部分時間都在集成電路實驗室工作。原則上,我們實驗室不對外承接芯片流片測試業務,不過你是咱們軟件和微電子學院的學生,倒是不算破例。對了,還沒問你,你設計的芯片是多少納米的?”

“最少需要90nm製程,如果有65nm或45nm的製程工藝更好。”

“我們實驗室這條芯片生產線,就是90nm的,正常生產,良品率可以做到50%以上,流片費用大概在90萬左右。如果使用重複曝光、自動對準四重成像等技術手段,最高可以生產45nm製程的芯片,不過那良品率,就只剩個位數了。而且流片費用也會暴增,至少需要500萬以上。我知道你經營著一家公司,這些錢對你來說不算什麼,選哪個工藝,你自己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