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 作品

第375章 登臺領獎(下)

 “誰說不是呢,我的榮譽室裡,各種獎章、獎盃、獎狀、獲獎證書無數,唯獨缺少了一個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獎章。”坐在附近的賈院長也跟著附和道。 

 在大會的最後,所有獲獎人重新登臺,站成幾排,進行了一次大合影。鄭哲敏和王小莫,作為唯二的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和大領導一起,站在了C位上,喬瑞達作為最為年輕的一等獎獲得者,也站在了三人的周圍。大家站好位置,面露微笑,目視前方,隨著閃光燈亮起,一張頗有紀念意義的照片,就此定格。 

 接下來主持人公佈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的獲獎名單,總共有61個項目,兩百多位科學家獲獎。北大的王院士和賈院長,也在獲獎行列之中。這一次登臺領獎的人數比剛剛頒發自然科學二等獎的時候還要多,只是頒發獲獎證書,就持續了將近半個小時。 

 “喬同學,獎章拿給我老頭子看一下。嘖嘖嘖,這就是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獎章嗎,真好看。我之前拿過一次自然科學二等獎,只有證書沒有獎章。這輩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到一個獎章,不管是自然科學,還是技術發明,只要能有一個,我就死而無憾了。”王院士從喬瑞達手裡拿過裝獎章的木盒子,打開之後,看到裡面精美的獎章,是嘖嘖讚歎道。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短短的二十多公里的道路,大巴車會走了一個多小時。同學們站在料峭的北風中如此長的時間,早已被凍的渾身瑟瑟發抖。直到遠遠的看到那輛刷著北大字樣的大巴車,眾人這才鬆了一口氣,隨之送上熱烈的掌聲。兩掛鞭炮掛在校門兩側,此時被同時點燃,噼噼啪啪一通響,吸引了大量學生和路人,跑過來圍觀。 

 “其實國家技術發明獎在一等獎上面,還有一個特等獎可以拿,只不過特別難以獲得,歷屆表彰大會,只頒發過一次,被雜交水稻之父袁老獲得。以我的能力和專業,獲得特等獎是不用指望了,一等獎還可以努力一下。” 

 表彰大會結束之後,喬瑞達和王院士、賈院長等一眾北大教授,重新登上校車,返回北大校園。此時正趕上下班高峰期,路況糟糕的很,大巴車跟在車流中蠕動前進,直到一個小時後才回到燕園校區。北大校方,早就通過新聞報道和電視直播,知道了喬瑞達、王院士等人的獲獎信息。這會兒常務副校長帶隊,組織了大批的師生,在學校大門口這裡,排隊等待喬瑞達等人得勝歸來。 

 獎章在附近的北大老教授們的手裡依次傳遞了一遍,最終又回到了喬瑞達的手裡。喬瑞達打開木盒子,將裡面的獎章拿在手裡,仔細查看了一番。這枚獎章是金屬材質,表面鍍金處理,正面呈現五角形形狀,中間書寫了四個大字“技術發明”。獎章背面刻印有獲獎年份,獲獎人姓名,和獨一無二的編號。能夠獲得這個獎章,是國家對他科研成果的肯定與認可,也是對他無聲的鼓勵。手握獎章,喬瑞達只感覺動力十足,恨不得馬上回到公司,回到實驗室,開動金手指,將後世更多,更先進的科學技術,復刻出來。好在,喬瑞達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知道循序漸進,細水長流,才是企業持續發展之道。他還非常年輕,只要金手指在手,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先進技術,先進產品“研發”出來,推動科技進步,國家發展,只是時間的問題。 

 “咦,北大這是碰到什麼喜事了,怎麼還放起了鞭炮?” 

 “聽說在剛剛結束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北大有一個項目,取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這會兒北大師生,正放鞭炮為研發這個項目的科學家慶祝呢。” 

 “看到那輛大巴車沒有,上面坐著的,很可能就是領獎歸來的喬同學等人。” 

 “不是吧,從大巴車上率先走下來的那個人,竟然是如此的年輕,難道還是在校大學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