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航 作品

第397章 面試曹逸飛

 “沒想到轉來轉去,我又要做回老本行。瑞達航天嗎,這還真是巧了,我現在所在的快遞公司,也叫瑞達,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掛斷電話,收起手機,曹逸飛坐在坐位上沉思了一會兒,這才急急忙忙的發動三輪車,朝快遞站的方向狂奔而去。

 下午的時候,喬瑞達正在瑞達研究院,測試新研製出來的石墨烯電池。親眼見證一組書包大小的石墨烯電池,通過逆變器帶動空調,正常運轉了一個小時,僅僅消耗了電池10%左右的電量。而同樣一組電池,放完電後,進行快速充電,從0%充到100%,僅僅用了八分鐘。

 測試完成之後,喬瑞達滿意的點點頭,說道:“這次你們做出來的石墨烯電池,基本達到了我的要求,量產方面沒問題吧?”

 電池研究小組的組長範德成,苦著一張臉說道:“喬總,這一組電池,是按照你提供的技術資料中,最低端那一款石墨烯電池的標準制造的。即使這樣,這一組電池的造價也達到了50萬,如此昂貴的電池,即使批量生產出來,也沒有多少人用的起吧?”

 “一組電池造價50萬,還只是最低端的石墨烯電池,我記得資料中提到的生產方法不是很簡單嗎,怎麼會這麼貴?”石墨烯電池的相關資料,是喬瑞達從二十年之後的互聯網上找到的,具體的生產流程他十分清楚,實在不明白,明明很簡單的東西,造價為何會如此貴。

 “喬總,您提供的那份技術資料,確實讓人耳目一新,上面提到的石墨烯電池構造也非常的巧妙,生產起來也不是太麻煩,現有的設備就可以輕鬆製備。問題是生產電池的石墨烯原材料,必須是電子級石墨烯,那東西一克就要幾百塊。而咱們這一組電池上,就使用了兩公斤的石墨烯,造價能不貴嗎。”範德成是個典型的理工男,說話直來直去,他對喬瑞達提供的那份技術資料,推崇備至,對原材料石墨烯高昂的價格,也頗感無奈。技術是好技術,奈何成本太高,不具備量產的可能。

 喬瑞達拍拍額頭,恍然道:“原來問題出在了石墨烯上,那就好辦了。咱們研究院,有另一個小組正在研發一種全新的石墨烯製備方法。如果測試成功,可以把電子級石墨烯的造價,壓低到幾毛錢一克的程度。”

 石墨烯是一種非常神奇的二維材料,自從04年,被兩位英國科學家用機械剝離法制備出來之後,就一直是科研界的明星材料。其種種神奇的特性,被不斷髮現,各種各樣的用途,被不斷開發出來,說它是新世紀的材料之王也不為過。但是這些使用石墨烯材料,開發出來的高科技產品,卻很少出現在消費級市場上,原因無他,石墨烯的造價實在太貴了。標準最高的電子級石墨烯,售價每克200元到500元不等,即使最粗糙的多層粉末石墨烯,售價每克也在20元以上。

 現在瑞達研究院研發的這款石墨烯電池,也同樣遇到了造價太高,無法量產推廣的問題。如果換到其他公司或者科研院所,這個問題基本無解,只能就科研成果發幾篇論文,註冊幾個專利,有門路的,還能拿去評評獎,僅此而已。但同樣的問題,擺在喬瑞達這個開掛人士的面前,那就不叫個事兒。不就是電子級石墨烯嗎,只要有樣品在,拍一張照片,開動金手指,批量複製,那還不是要多少有多少,至於造價,幾乎是零。就算不直接開掛,喬瑞達也可以從二十年後的互聯網上,找到石墨烯的低價製備方案,Copy過來,大幅拉低石墨烯造價。恰好,前些天他交給研究院的新一批技術資料中,就有一份微生物剝離法生產石墨烯的資料,

 (以下內容重複,兩個小時後刷新)

 喬瑞達在芯片實驗室內待了兩個小時,期間幫助研究員們,解答了很多與risC-v相關的問題,並親自動手,修改設計圖,添加功能模塊,將項目進度,大大推進了一把。在離開芯片實驗室之前,喬瑞達再次拿出了大量的risC-v相關資料,交給他們去學習消化。這次的技術資料,和上一次的一脈相承,卻又更加的先進,更加的複雜。其中有很多涉及到手機處理器,筆記本處理器,甚至是超算處理器相關的內容。如果一個研究員,能夠把這兩份資料中的內容,全部掌握,融會貫通,差不多能成為risC-v領域的資深專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