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雪球來啦 作品

第234章 防彈衣生意

 第234章防彈衣生意

 對蒲北來說,“防彈衣”這種裝備絕對是百分之百的硬通貨。

 因為它是戰場上的救命神器,是現代化軍隊的鎧甲,是一支輕步兵能真正形成戰鬥力的關鍵。

 其實這也是很好理解的——在古代,一個全甲士兵可以吊打十幾、甚至幾十個無甲目標,甚至誇張到“私藏甲冑形同造反”的程度,這就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防護的重要性。

 而進入熱兵器時代之後,護甲的重要性呈現出一種螺旋上升的趨勢。

 全威力彈時代,由於材料技術相對落後,防彈衣對子彈的防禦力有限,太輕的擋不住,太重的人動不了,於是基本所有主流軍隊普遍都不使用防彈衣。

 但在二戰後,隨著全威力彈逐漸被淘汰,中間威力彈大行其道,較為輕薄的凱夫拉材料出現,防彈衣在矛盾之爭中開始縮小差距。

 到了21世紀,各種新型輕質防彈材料大行其道,特種鋼、碳化硅、碳化硼聚乙烯、fiAm、熱解碳

 材料技術加成之下,哪怕在大口徑全威力彈的掃射之下,防彈衣也已經有了一戰之力。

 但這一階段,防彈衣還並不能說是在“矛盾之爭”中完全取勝。

 因為,它太貴了,貴到哪怕大多數正規軍,都不可能大規模使用的程度。

 對這一點,陳沉的印象尤其深刻。

 那個時候,互聯網上有幾個非常經典的問題。

 第一個,多少架殲八能打下來一架f-22。

 第二個,瓦良格號到底能不能下水。

 第三個,防彈衣都買不起怎麼打仗。

 這三個問題每一個都能引發長達數百頁的論壇罵戰,哪怕陳沉礙於身份不能下場,但樂子還是看全了的。

 其中第三個問題尤為經典,每次一有人提出,後面必然會繼續延伸到什麼黃臉盆、解放鞋、新軍裝、95槍等等一系列樂子話題,而這些話題聊來聊去,最終都會走向同一個答案,那就是:

 陸軍,窮逼。

 沒錯,那時候防彈衣還真的就是高新技術的代表,單件光成本就高達數千美元,根本不是土鱉陸軍能玩得轉的。

 這一點,從當初東風兵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到4件四級防彈衣就可見一斑了。

 ——

 不過,這種情況在2008年被完全打破了。

 因為就是在這一年,儀徵化纖公司首次使用幹法紡絲技術進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工業化生產,攻守之勢陡然轉向。

 此後不到10年的時間,“防彈衣”這種產品被徹底拉下神壇,淪為了民用購物網站上甚至500塊錢就能買一套的大路貨。

 而且,是500rmB。

 當然,現在時間才走到2010年,技術突破雖然已經完成,但大規模生產還未實現,防彈衣的價格也沒有未來那麼誇張。

 但就陳沉所知,哪怕是這樣的“不誇張”,實際上也已經能足夠滿足蒲北現在的需求了。

 如果能夠打通從北邊到蒲北的防彈衣民用出口路線,那也就意味著,東風兵團以後再也不用為重型防彈衣的來源而發愁,甚至還能多出一條穩定的財源。

 所以,陳沉一早就已經規劃好了,如果能建立起自己的商路,第一筆要做的生意,就是防彈衣。

 可想法是好的,怎麼去實現,就是個問題了。

 時間有點太早了。

 跟未來隨便一家生產旅行包的公司都能拉條生產線生產防彈衣不同,這個年代,防彈衣這類特種裝備的生產還是集中在少數幾家企業手中,你在北邊國內去買容易,個人拎著錢去直接就能買一大堆,但如果想要大批量對外出口,手續還是相當複雜的。

 陳沉不可能派人去北邊蹲著慢慢談,他必須要走一點捷徑,而這條捷徑,就必須從小魚這裡入手。

 而小魚自然也能明白他的意思,只是簡單交流了幾句,兩人就基本達成了共識。

 聽著陳沉侃侃而談要怎麼幫際華打開東南亞市場、怎麼用現實戰例給際華防彈衣做宣傳、怎麼依託北邊的廉價生產力和廉價原材料對國際防護裝備的壟斷形成衝擊,小魚忍不住有些好笑地說道:

 “沉船,我怎麼記得你就是個傭兵團來著,這才多久,就惦記上國際市場了?”

 陳沉嘿嘿一笑,回答道:

 “你不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雖然我們現在規模還比較小,但終究還是有走向專業化正規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