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雪球來啦 作品

第303章 勐卡軍校?

 第303章勐卡軍校?

 大其力,別墅指揮室內。

 在沒有實時定位和先進指揮系統的情況下,遠在大其力的眾人只能依靠極為原始的方式去了解隊伍的情況,那就是,無線電。

 這樣的溝通方式效率極低,且可靠性極差,以為指揮官根本無法真正瞭解隊伍的真實情況,而只能通過一線最高指揮官的彙報去做出判斷。

 而很顯然,只要是依賴“人”的彙報,就一定會具有主觀加工的成分,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無線電時代,戰場指揮經常會犯一些在後世看起來很蠢的錯誤。

 比如二戰時最經典的兩次曼施坦因救援,雖然表面上的原因是各作戰單位配合不足、指揮官決心不足,但如果追根溯源,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戰場情報的“非客觀性”。

 兩次救援,曼施坦因都高估了自己隊伍的作戰意志,也沒有充分了解隊伍的集結情況,導致他在後備隊明顯不足的情況下打得束手束腳,不敢將全部力量集中壓上攻其一點,反而屢屢採用鉗形攻勢、以小規模裝甲單位進行試探。

 這就最終導致了攻勢效果不僅沒打出來,反而還差點把支援部隊搭進去。

 ——

 當然,從二戰的“正義性”上來說,曼施坦因的失敗是必然的。

 但從純粹的戰爭理論上講,德軍的失敗也具有值得讓所有指揮官去反思和學習的地方。

 而現在,陳沉就吸取了他的教訓。

 所以,他一反常態地對私兵突擊隊進行了嚴格的管控,要求必須每個兩小時、由正副兩名指揮官分別彙報情況。

 反覆彙報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情報的主觀性,一方面也能讓前線的突擊隊心裡有底。

 總部的管控還在,那他們的任務就還在,想要划水摸魚隨便打打,就是不可能的了。

 這樣的策略毫無疑問地讓陳沉甚至比親自參戰時還要忙,因為每一條反饋的消息,他都必須要進行仔細研判,排除掉其中的冗餘和錯誤信息。

 無論是何邦雄還是何布帕,對這樣的指揮方式都不理解。

 在他們看來,主帥丟個目標出去就行了,剩下的應該給予一線指揮官充分的自由。

 否則,事事親躬,那不是變成了北邊最忌諱的“戰場微操”了嗎?

 看著仍然緊緊盯著地圖的陳沉,何邦雄不由得開口問道:

 “陳老弟,咱們在後方指揮的.真的有必要做得那麼細嗎?”

 “我的意思是,他們現在只是在趕路而已,都還沒有正式進入作戰部署啊。”

 “你這一天斷斷續續就睡幾個小時,身體吃不消啊”

 “有什麼吃不消的?”

 陳沉哼了一聲,回答道:

 “親自上戰場的時候,強度比現在高得多了。”

 “至少我現在是坐在指揮室裡,只需要在紙面上去看情況,而不是走在叢林裡、時時刻刻還要防備毒蟲和毒蛇。”

 “那你也別說什麼細不細的,如果你的人都是東風兵團那種素質,我才懶得去管,扔出去讓他們自己打就行了。”

 “但現在,伱們不是不行嗎?”

 “一線部隊不行,指揮官就要想辦法把缺陷彌補上。”

 “再說最後一點,趕路在整場作戰中也是很重要的,甚至比真正開打還要重要.”

 “明白了”

 何邦雄嘴裡說明白了,但實際上語氣還是有幾分“敷衍”。

 他當然不會質疑陳沉的能力,但不得不承認,他確實也覺得陳沉是過度敏感了。

 一旁的何布帕是一樣的想法,兩人站在陳沉旁邊,看著堆疊在一起的那些幾乎完全沒有區別的情報,甚至都不知道看這玩意兒有什麼意義。

 然而,就在兩人對視一樣,打算象徵性地幫陳沉分擔一部分工作時,後者卻突然抬起了頭,開口說道:

 “突擊隊1組、2組現在到了班察蒲陶了?這個速度怎麼那麼不正常?”

 “他們是10個小時之前到的班皮亞西,而班皮亞西到班察蒲陶有9.8公里的直線距離,兩地之間大部分都是叢林,可以利用的小路很少,他們怎麼可能走得那麼快?”

 聽到陳沉的話,何布帕略微思索之後,開口回答道:

 “突擊隊本身沒有攜帶多少武器,身份暴露的風險比較低,所以他們可能會走得比較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