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翅膀 作品

第83章 南洋的農業機械化構想

 “陛下,300人已經是最少人數了。再少就維持不了農場正常運轉了。”

 任原生擔憂的說道。

 “我知道,但是任老你有沒有想過,我們這個農莊在南洋也只屬於中型吧,不屬於大型農莊吧。”

 “是的,南洋大部分種植園差不多都是這麼大的規模。”

 “所以在南洋像這樣的農莊還有很多,如果都按照這個用工量,那南洋的人口可能很大一部分都被圈在農場裡了,這樣的農廠往往都是自給自足,也就代表著以後南洋會有大部分人過著自給自足的小民生活,這會很不利於南洋的工業發展。”

 劉銘華向任原生解釋道。

 “可是陛下,目前大部分種植園都是這樣吧吧啊,而且那些種植園的農工數量可比這個多多了啊!相對他們來說我們這裡已經很少了。”

 任老後面一個戴著厚厚眼鏡的學生不服的說道。

 “這位同學說得很好,這就是我讓你們來規劃這個農莊的目的,減少用工量的同時,提高農莊的產出效益。”

 “目前看效果很顯著,你們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這還不夠,需要我們更多努力。”

 劉銘華鼓勵的說道。

 剛才說話的學生聽到自己的發言得到了劉銘華的回覆,激動的臉紅起來。

 【記得前世看過一個統計,美國一個農民能養活100多人,德國一個農民能養活150多人,而丹麥一個農民竟然可以養活225人,大陸一個農民卻只能養活7人。差距之大可見一斑。】

 【按這個模式算,一個農民大約可以養活30人左右,雖然已經很厲害了,但南洋不比別的地方,氣候優異,土地肥沃,還有一年三熟,不說1比200多,最低目標也是1比100以上吧。按現在看農莊,要想再提升就必須引進機械了,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縮減農工,提高效率。】

 還有這麼個統計方法嗎,看來南洋農業的潛力還很大,本來只想著再壓壓他們,看看會不會有驚喜,這麼說來必須要好好壓一壓了,作為南洋未來農業的模板,必須要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