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校企合作

 半個多小時,才將資料上的內容全部解說完。

 “資料大家都看了,諸位有什麼問題都說一下吧。陳院長你這邊是大頭,你先來說說吧。”

 劉銘華直接點名機械動力學院院長陳舒。

 一箇中等身材,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的國字臉的中年人,聽到劉銘華點名,站起身說道:

 “好的,陛下我先說一下吧。資料中的這些設備,我大體分為三類。”

 “第一種是市面上已經研發出來的,其中耕地機、整地機、收割機這幾種,在國外都已經有了,我們只要根據需求調整下即可,有些甚至可以直接拿來用。這些我們可以直接根據實物畫出圖紙,由工廠生產。”

 “第二類是市面上還沒有的,像插秧機、碾米機、礱穀機、谷糙分離機、組合米機和碾米加工等這些水稻相關的設備,目前還沒有研發,我們需要從頭研究製作,這些可以參考傳統農具和國外的類似機械,做改進研發,經過幾次實驗應該就能成型,難度不大。”

 “第三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動力設備;拖拉機和農用內燃機,是所有設備的核心。也是我們這次攻關的難點。”

 “對於第三點,我想集中所有的機械動力學院的研發能力一起來攻克。以上就是我對這整個項目的初步想法。”

 陳舒說完就坐下了。

 “好,大家覺得陳院長說的可不可行,有沒有要補充的?趙院長你看呢?”

 劉銘華向物理學院院長趙有志問道。

 “陳院長說的很好,我要補充的只有一點,就是在抄襲改進國外設備的同時,我們要根據南洋不同的情況改進,比如設備的小型化和大型化,以及設備的優化,這些對我們也很重要。”

 趙有志說完,參會眾人不斷點頭。

 “確實,在不斷優化中形成我們南洋自己的產品。”陳舒贊同道。

 “那剩下的還有嗎?”劉銘華繼續問道。

 “除了這些,還有些和化工相關的,我來補充下吧。”

 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眾人看去,原來是化學學院的院長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