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華語

 改編後的粵語,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和贊同,經大多數人的同意,新的語言被賦予了一個嶄新的名字——華語。

 華語是以粵語為框架,結合普通話、閩南語等方言的一些特點融匯而成的。

 所以,掌握華語後,能很快學會普通話和閩南語等方言。

 隨著華語標準化的成功實現,專家們同時編纂了第一部現代華語詞典——《皇家華語大辭典》。

 這本辭典的誕生,猶如華語發展歷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見證了無數人的智慧與心血。

 同年,它正式在全世界發行,為全球華語學習者提供了權威的參考,讓更多人感受到華語的魅力和力量。

 華語的標準工作中,這麼多的語言學家彙集在新加坡,當地的大學肯定不會放過。

 從會議開始的時候,新加坡大學、南洋理工、南洋大學等新加坡本地學校就不斷對他們發出邀請,希望能到他們學校任職。

 隨後,星海大學、銘華大學、雅加達大學等南洋名校也先後在新加坡加入搶人大戰。

 直到會議結束,這次參加粵語標準化的一半以上的專家,都被南洋大學邀請去了,這其中就有朱廣潛和胡適分別被銘華大學和新加坡的南洋大學聘為教授。

 這兩年,南洋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各地對人才的需求開始逐漸凸顯起來。

 人才的不足,開始限制經濟的騰飛,因此南洋各地開始對大中院校的教育上不斷加大投入。

 尤其是經濟較為發達的新加坡、雅加達、星海市等地區,對教育的投入那是毫不手軟。

 高校對經濟的推動是顯而易見的,為了不使自己落了下風,南洋各地的高校從各個領域展開激烈的競爭。

 從人才引進上,南洋的高校們都在不遺餘力地招攬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

 他們紛紛設立豐厚的獎學金、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以期吸引更多的傑出學者前來加盟。同時,這些大學也在努力培養自己的青年才俊,通過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平臺,讓他們能夠在學術領域嶄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