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建國

 隨著英國的正式聲明,承認了東非六國——肯尼亞、烏干達、坦桑尼亞、索馬里以及贊比亞和津巴布韋的獨立地位,這片古老東非的土地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 

 然而,在王一民看來這些國家還遠遠達不到建國的條件,並未急於建立新的國家政權。 

 現在東非六國都處於軍閥割據的趨勢,國內的不安定因素如同潛伏的暗流,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滔天巨浪。 

 對六國來說利用建國前這一混亂階段時機,大力清除那些可能破壞國家穩定的隱患,是最好的辦法。 

 因為建國前獨立組織不用糾結於法律的約束,可以最大程度上清除所有的反抗勢力或有反抗意圖的組織。 

 要說這些反抗勢力大部分都是殖民時期英國留下的各種暗手。 

 這些暗手如同英國在東非大地上的隱秘根系,深入各個角落,影響著當地的政治生態。 

 在獨立戰爭階段,英國為了維護其在東非的利益,扶持了眾多地方勢力,這些勢力在英國投降後仍然活躍在東非大陸,對新生政權構成了威脅。 

 以肯尼亞為例,經過重組後的肯尼亞包含了原來的肯尼亞地區、烏干達地區以及南蘇丹超過15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區域。 

 在獨立戰爭期間,英國在烏干達和南蘇丹地區分別扶植了親英勢力。 

 像烏干達的達達尼組織,由達達尼地區的黑人組成的反政府武裝,現在控制著整個烏干達西部包括盧旺達地區。 

 同理在南蘇丹蘇菲尼亞地區就被當地的武裝牢牢掌控著。 

 這些地方勢力把控著當地,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 

 如果肯尼亞獨立不加以清除,這些勢力很可能在建國後成為肯尼亞局勢動盪的根源。 

 類似的情況在坦桑尼亞、索馬里、贊比亞以及津巴布韋這些大國中也普遍存在。 

 英國在這些國家裡佈下了2-3個不等的親英勢力,這些勢力如同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因此,對於各國的獨立政權來說,清除這些反動勢力成為了他們建立一個穩定政權的前提。 

 經過王一民的一番解釋,各個獨立武裝充分認識到了這些地方勢力巨大的威脅。 

 最終在王一民為代表的皇室資本的暗中支持下,肯尼亞、索馬里等各國獨立政權發動了了長達近一年半的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