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竹笛





就這點擺在臉上的心思,但凡做官都不知道被多少人利用為非作歹了。




“我這老頭兒也就是方遊歷過那地兒,僥倖遇上週老先生沐學于山野,被人送了一笛子,你以為如何?”




沈安和抽了嘴角,“如何?這還能不如何嗎?周老大人的名望可是讓陛下都敬重的,換言之,其實您此前擔心學院受連累,為此不得不對這姓羅的客客氣氣,其實完全不必要,只要您求救於周氏,別說小小羅非白,就是儋州太守也得對您畢恭畢敬。”




潘老先生雙手負背,看著衙門的人走遠,撇嘴,“就你天真,人情世故豈是那麼容易的?而且都這麼多年了,萍水相逢,當不得真。”




沈安和更急了,暗罵這老頭還不如自己聰明,“所以才對留著這笛子啊,有些事,不必說,拿出東西來,人家就得給面子了。”




“何至於送這姓羅的,何況你聽她吹笛的技藝,還不如我吹得好,換氣艱澀,如同學徒小兒。”




潘老先生覺得他忒煩,“不是周老先生給的,你想多了,何況人家樂理不行又如何,樂理不如你,功名得利,越見其厲害,豈是你可比的?!趕緊下山,都吃了一大雞腿了,還想蹭吃蹭喝?”




他記得是周老先生身邊一少女送的。




“對了,聽說你去拜訪溫家了?嘖,以前嫌棄溫老大人迂腐不攀附上意,一輩子只能是縣令,不愛與之交往,連你爺爺父親的話都不聽,連當初葬禮都未曾出席,如今才來,怕不是為了羅大人來的吧?”




他早就猜出沈安和來阜城縣目的不正,只是一直沒機會質問。




沈安和想到那天吃的虧,面露尷尬,嘟囔道:“說我?我還算去過了,也送了禮,溫家如今沒了頂事的,一家子婦孺,沒了錢財進項,我也算是支援一二,說得過去了,您再瞧瞧那姓吳的侍郎官,年輕時還跟溫霖有些熟識,後來不也鬧翻了,這麼多年不來往,跟結仇似的,還不如我呢。”




————————




經過官府公示,記錄在案的女子人家必須全部到縣衙報案記錄,否則視為延誤查案,官府會有查處,若有逃亡或者隱瞞者,受害者親屬等同視為歹人附逆,同大罪。




一時間那些囫圇女兒家死訊或者把女兒賣了的人家都嚇死了,就算他們想裝死,因為記錄在冊,家家戶戶都瞧見了,附近鄰里就會登門詢問,哪裡容得他們裝死,除非他們連夜舉家潛逃,可這房屋瓦舍就得全然捨棄了,還可能被通緝,到別地也會成為流民,畢竟通關文牒是朝廷一體常用的,走哪都會被抓捕。




不得已,這些人只能喊著冤枉到衙門。




但也有一些是真被矇混的,以為自家女兒病重而亡,得知牽扯案件,震驚且憤恨,一家幾口齊聚衙門。




認完屍,李家人的心情很複雜,起起落落的,不知是悲是喜,但見到羅非白的時候,李小山還是主動下跪。




“多謝大人為我妹妹.....”




“沒找到人,本官愧對,快起來。”




李小山是真的感動,他已經從師長跟學弟們嘴裡得知了詳情,怎不懂此案的艱難,若非眼前人堅持查案,他的妹妹在這郎朗世間又有多少官員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