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四塊肥肉

 潘寶山說的那一點,趙銘有足夠的認識,說白了就是違法亂紀的事最好一個人幹,多一個人參與就多一份危險,但問題的關鍵是,有些事一個人幹不了,必須得有合夥人。

 按理說從保全的角度來講,一個人幹不了的贓事就不要幹,怎麼說安全最重要。這一點,趙銘也不是不知道,只是因為他來到市旅遊公司任一*把*手後,發現在公司改制的風口上,隱藏著多麼大一塊超級肥肉,這讓他按捺不住,決定要鋌而走險搏一把。

 市旅遊公司包括下屬企業,一共兩千多名職工,趙銘想了,兩千多名職工,每個人頭上摳一百就是二十萬,摳一千就是兩百萬。事實上,只要動動腦筋,每個人何止被摳一千塊?

 趙銘通過在國資公司的關係,請權威的、官方授權的評估機構給旅遊公司做了個資產評估,淨資產為一億兩千多萬元。

 隨後,公司獲得批覆同意,可以進行整體改制,但是有一個前提,在先行扣除退休職工社保費和在職職工安置費後,剩餘的淨資產要全部轉讓給職工。

 前提說得很明確,但因為沒有具體的操作程序,所以迴旋的餘地很大。趙銘經過一番謀算,提出了申請,說通過旅遊公司本身來把公司資產轉讓給職工,問題很多且難以理清解決,會給改制帶來阻力和麻煩。因此,為了保障改制工作的順利進行,建議以職工的安置費和企業的待轉讓資產作為出資款,成立一家公司,然後再通過這家新公司受讓旅遊公司的全部淨資產,最後利落地實現資產朝職工身上的順利轉讓。

 這個申請有一定合理性,也得到了批覆。

 於是,按照相關程序,志遠公司很快成立,由趙銘任公司法人、總經理,連同另外六名公司高管和六十名職工代表共同作為公司的股東,代表全體職工行使股東的權力和義務。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趙銘開始下手。他逐一找六名高管談話,傳遞了伸手信息,並獲得了一致認同。如此一來,連同趙銘在內的七個高層領導,便利用領導職務、熟知企業資產狀況等有利條件,大施拳腳轉移、侵吞資產,吃下了四塊肥肉。

 第一塊肥肉,是公司歷年來職工工資還有幾次廠房、廠宿拆遷時的過渡安置費的結欠,兩部分共一千兩百萬。這一千兩百萬,按照規定不應該作為公司的負債評估,但在趙銘的指使下,以這部分錢在改制後還將發放給職工為由,仍然算作公司的負債資產算進了資產評估。但實際上,根本就不會有任何返還。

 這一下,一千兩百萬就不知不覺地被隱匿起來。

 第二塊肥肉是改制後離崗職工的安置費。按照改制的要求,公司改制後要支付給職工安置費。這可是個大塊頭,趙銘又動起了腦子,把其他六個高管召集起來商量對策,最後一致決定,採用內部二次改制的做法,把下屬的近二十家沒有油水可撈的企業踢開,讓它們對職工自行安置,不納入旅遊公司總部的大盤子。這部分職工的安置費,高達四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