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玄宗出逃,大唐問題

 而這不過是其中一方面。]

 要講昏君,怎麼講,虞美人是想了很久的。

 如果只是單純講昏君的話,至多會讓其他朝代感慨,居然還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卻對各朝代毫無幫助。

 那麼不如換個思路,直接點出安史之亂髮生的最大問題。

 相信無論是二鳳,還是二鳳的黑芝麻湯圓兒子,或者是女皇陛下,更或者是前期的李隆基,都能很好的把控住大方向。

 能提前看見王朝的問題,對於他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只是其中一方面。

 其次,統治者內部矛盾,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也相當嚴重。

 此外,玄宗時期,李林甫把持朝政19年,在這期間,李林甫排斥異己,培植黨羽,把持朝政不必多說。

 楊國忠我們也已經講過。

 但總結來看,玄宗時期,在統治階級內部。

 君臣、文臣與武將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化,這點是沒跑的。

 最重要,也是最值得注意的是,在玄宗時期,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破壞,從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

 這些召募來的職業軍人又受地方軍閥的收買籠絡,和將領形成一種盤根錯節、牢不可分的關係。

 這裡劃重點了,這個問題從太宗時期就應該關注起來。

 因為到太宗晚年,均田制和府兵制的崩壞已經初見苗頭。

 到了武皇時期,崩壞瓦解的更是嚴重。

 所以待玄宗上位之後,李隆基才不得不改為募兵制。]

 虞美人說的認真,唐朝眾人更是正色記筆記。

 對於安史之亂具體發生了什麼,天幕並沒有細講。

 畢竟虞美人的重點一直都放在唐玄宗李隆基的身上。

 可只是單看潼關失守,長安淪陷,三分之二人口消失,太子登基和李隆基成為太上皇的時間線。

 他們還有什麼不懂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