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菜 作品

第41章 唐懿宗完,諡號廟號年號

 唐宣宗時期。

 李忱看了,李忱沉默,李忱扶額。

 他只知道他這大兒子擔不起大任,是個好玩樂的。

 如今看來,是他看得不準了。

 這分明還是個厚臉皮的。

 也不看看自己配得上這幾個字嗎,就往上加,是半點自知之明都沒有了是吧。

 這兒子怕不是不能要了。

 [昏君李漼我們也差不多說完了。

 只剩最後一件,他不信道,他信佛。

 所以,很遺憾的是,他沒像他父親和唐穆宗那樣,直接被丹藥藥死。

 建寺廟,迎佛骨,還是日夜兼程的那種,也是被他弄得轟轟烈烈。

 甚至還把高僧請進宮中,差點把皇宮弄成了寺廟的模樣。

 又怎是一個離譜了得。

 值得高興的,大概是此事後兩個月,唐懿宗病重,太醫也束手無策,最終與世長辭。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虞美人鼓鼓掌,決定說些題外話緩緩,再講最後一個昏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對各朝代皇帝的稱呼都是不一樣的。]

 她說的並不是直呼其名的那種不一樣。

 但不少皇帝卻秒懂,不說對始皇帝稱呼秦始皇。

 畢竟始皇帝又沒啥廟號諡號的。

 但天幕確實,說起漢朝皇帝,如劉徹,就是漢武帝,是諡號。

 到了唐宋,就是唐太宗,唐懿宗,宋高宗,開始稱呼廟號。

 明清很少提,但提明朝的時候,就說過,“永樂帝”“嘉靖帝”,是年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分別呢。

 虞美人能拋出這個話題,自然是要解答的。

 [其實原因還蠻簡單的,好記。

 廟號諡號的起源很早,大概都是商周那會兒,後來秦統一之後,秦始皇全給廢了。

 始皇帝嘛,多好聽,多霸氣,秦朝就這麼叫了。

 後來,漢朝逐漸恢復了廟號諡號的傳統。

 漢之後,唐之前的朝代,我們更習慣稱呼諡號。

 原因很簡單,他短,還好記。

 唐以後,宋之前,開始稱呼廟號。

 當然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諡號的長度就逐漸離譜起來了。

 比如李世民,諡號“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