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菜 作品

第97章 從100公斤到700公斤的進步

 ……

 [“掖單1號”落地出來後,李登海並沒有因此滿足,接著,緊鑼密鼓的開始了“掖單2號”的研究。

 他要研究更高產的玉米。

 但北方冷的快,栽植玉米後,每年最多隻能收穫一茬。

 而培育一個玉米品種的週期普遍都在8到10年左右,李登海等不起。

 於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帶上團隊來到被業界稱為“天然溫室”的海南島上,攻關玉米品種問題。

 也是自己這個時候,他觀察了上百萬粒玉米種子,發現“平展型玉米”的上限,轉而研究起“緊湊型雜交玉米”。

 當然,這也跟“掖單2號”和“掖單3號”的高產有關。]

 明朝。

 相信自己在未來不久一定會得到玉米的朱棣,命人認真記錄,不可漏掉一個字。

 自己心中則在疑惑,玉米原來也是分種類的嗎。

 但這兩種,都是個啥啊,疑惑jpg。

 ……

 身為一個現代年輕人,虞美人表示吃玉米她拿手,種玉米就不行了。

 但沒關係,她有百度百科。

 [講李登海在海南的經歷之前,我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平展型”,什麼又是“緊湊型”。

 區分這兩種玉米,主要是看葉片,大家看天幕上的圖。

 平展型玉米的葉片是平展的,種起來就需要給每株留點空間,不能太密。

 因為當密度增大時,田間透光不良,就會導致禿尖長、穗粒數減少、空稈率增加、千粒重下降。

 甚至,有的品種會出現倒伏,導致明顯減產。

 而緊湊型玉米,玉米穗部以上葉片上衝的,這樣玉米的通風透風性就會較好,種植也能更加密集。

 天幕上的圖左邊是平展型,右邊是緊湊型,仔細觀察是能觀察出來的。

 而且,我們名字也起得簡單粗暴又貼切,一點理解難度都沒有的。]

 面對吃的東西,沒有一個人能表現得不認真。

 明朝,永樂年間,某個村莊。

 村民們聚在一起,一會兒看看左邊圖片,一會兒看看右邊圖片,再把兩個做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