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當代后稷

 后稷更是第一個建立糧食儲備庫和畎畝法。

 還放糧救飢,賜百姓種子,被認為是禹最倚重的三公之一。

 當然,最重要,在古代社會,他更是被尊為稷王、稷神、農神、耕神、穀神。農耕始祖,五穀之神。

 百姓認識后稷,卻不認識李院士,這也難怪百姓們驚訝了。

 就非常難以相信,天幕接下來要講的一位,這得是有多高的成就,才能被稱為“當代后稷”啊。

 總感覺一定很厲害的樣子。

 ……

 在那個群星璀璨的時代裡,能當上院士的,有哪個不厲害的。

 對於拉高了各朝代期待這件事情,虞美人是一點都不帶怕的。

 畢竟她講的可是李振聲院士耶!

 [說起李振聲,就要先說起他成長的時代了。

 1931年,正是戰亂饑荒的年代。

 在那個時代很苦,但索性李振聲的家長十分重視孩子教育問題。

 深知無論怎樣,孩子都是要有文化的,指望他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

 是以,在那個時代的李振聲也難得成為了可以讀書的人。

 但那是個什麼時期,正是戰亂,尤其山東地區,日寇每日燒殺搶掠,同時還搜刮著老百姓們的糧食,更是苦上加苦。

 但命運無常,老天殘忍,1942年,山東大旱,農民幾乎是顆粒無收,很快便鬧起了饑荒。

 都說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李振聲卻是早早體會到了人間百態。

 他後來回憶說:“那年過了年,老天爺還是沒有下雨,米缸早早地就見了底兒。大家都餓得面黃肌瘦,真可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再後來,李振聲又父親意外離世,母親不得已一個人拉扯四個孩子。

 1948年,終究沒有辦法,李振聲只能無奈輟學,來到省城投奔哥哥。

 可以說,在李振聲的短短的前半生裡,苦難一直如影隨形。

 但很快,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

 原來,當時正值山東農學院的招生季,一心想要讀書的他,被上面的“免費食宿”所吸引,決心重新拾起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