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歷代土地政策(4)

 唐德宗不就是那個想證明自己是個明君,結果努力一輩子,證明自己就是個昏君,一生都在逃亡,信錯了人,老是忌憚功臣,一生唯二的兩個功績中,其中一個是“兩稅法”,最後還把楊炎噶了的唐德宗嗎。

 真的,難得有這麼一個皇帝還能二次出場的,親切,太親切了。

 霍去病也是眼前一亮,這人他也熟啊,不就是那個棄長安逃跑,還因為吐蕃的挑撥離間,就輕易懷疑自家將領,還削了大將兵權的那個唐德宗嗎。

 衛青在一旁,看了看陛下,又看了看外甥,面上平靜,內心重重嘆氣。

 若不是其中一個是陛下,是天子,對於憋在心裡許久的話,他就真的說出口了——

 能不能成熟一點!!!

 他都有點弄不清楚了,到底是去病帶跑了陛下,還是陛下帶壞了去病了。

 頭疼。

 對此,虞美人分析: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兩人臭味相投(劃掉),沆瀣一氣(劃掉),狼狽為奸(也不對),情投意合(我在說什麼),意氣相投呢。

 聽完,衛青發表看法:所以,真的就沒有一個正經人了嗎。

 ……

 [咳,言歸正傳,其實我們也是有好好分析均田制為什麼不長久的。

 其實,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官府並沒有做好那些口分田的回收。

 這也導致官府能分的地越來越少,有那麼一群人還不用交稅,他們還大肆弄什麼土地兼併,農民手中的地也是越來越少,於是官府能收上來的稅就更少了。

 隨著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國有土地通過各種方式不斷轉化為私有土地。

 收不上來稅,就加稅,百姓就更加難以生活,於是只能賣地。

 一句話,農民土地不足,經濟力量脆弱,賦役負擔沉重,稍遇天災**,就被迫出賣土地,破產逃亡,地主兼併土地就必然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