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歷代土地政策(完)

 說著,虞美人調出自己上次就做好了,但是被自己忘了的ppt,說道。

 [明朝,我們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來看。

 第一部分是明初,開國皇帝朱元璋把土地管理和基層管理創新結合起來,推行“黃冊”“魚鱗冊”和裡甲制度。

 “黃冊”即戶口冊,“魚鱗冊”即土地冊,裡甲制度是一種基層組織形式。

 而每個裡甲,實際上就是一個個基層組織或合作社區,承擔著賦役催徵、社會教化、基層治理、行政管理等公共職能。

 然後,這三大制度相互配合、相輔相成,構成戶籍制度、土地制度、賦役制度的完善。]

 明朝。

 朱元璋聽天幕提起了自己,頗為驕傲的哼了哼。

 天幕還有一點沒說,每個裡甲是要有很強集體認同感的。

 但這小女娃瞭解的還算清楚,他就不計較那麼多了。

 怎麼樣,他老朱能想出這麼個主意,聰明吧。

 馬皇后看著丈夫總算不陰沉的臉,也笑笑,這才是她家老朱嘛。

 ……

 [但是……]

 老朱心裡一咯噔。

 [明代中期後,裡甲制度也變得積重臃腫。

 具體表現為,百姓承受的各種徭役雜派愈益繁重,國家財政汲取能力不斷降低,財政越來越入不敷出。

 所以,在這個背景下,在明朝嘉靖時期,“一條鞭法”被確立,後在萬曆時期,由明…張居正推廣到全國。

 把賦與役合併為一,丁(人口役)與糧(田租)合一,並把徵集重心由戶丁轉向田畝,這就是“一條鞭法”。

 更具體來說,就是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這樣就能大大的簡化了稅制,方便徵收稅款。同時還能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有人評價,“一條鞭法”上承唐朝兩稅法,下啟清朝攤丁入畝,是中國歷史上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一次社會變革。]

 虞美人看著資料,一個嘴瓢,差點說出“明攝宗”張居正,又被她給憋回去了。

 明朝。

 朱元璋看見那個“嘉靖”,眼皮子狠狠跳了跳。

 這不就是那個在丹藥里加獨門秘方,讓他大明在各朝代面前丟盡顏面的不孝子孫嗎?

 關鍵,他還是老四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