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菜 作品

第219章 天花的歷史和防治方法

 對天花,並沒有專門的特效藥,家裡人若真感染了天花,一定要隔離,不要接觸。

 因為帶病毒者在感染後的一週內最具傳染性,唾液中含有最大量的天花病毒。

 而這樣的傳染性,一直到結疤剝離後,也沒有消失,它還會繼續傳染別人。

 所以,遇見天花患者,別猶豫,先把他隔離了,不要跟他接觸,時間差不多是40天左右。

 天花患者接觸過的東西,也要進行消殺處理,而有過親密接觸的,也要立刻種痘。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種痘,它跟我們現在的疫苗又有什麼關係呢?]

 各朝代心驚肉跳又無比認真的聽完了天花傳播的歷史和症狀,並且貌似明白了原理,也終於聽到了自己最關心的。

 雖然對於天花沒有特效藥這一點有點失望,但換句話說,後世天花的滅絕,不就是因為他們防的好嗎。

 這靠防都能防的消滅了, 他們這還要什麼自行車,他們可以,完全可以。

 不過話說回來了,這天幕反覆強調的消毒,又是怎麼個方法。

 算了,後面肯定會講,現在還是先聽著吧。

 ……

 [種痘的起源很晚也很早,具體是在明朝隆慶時期,其中在《痘科金鏡賦集解》有明確記載。

 明人對此的腦回路是這樣的,天花既是沴氣所致,那按傳統以毒攻毒思想,通過輕微感染病毒的方式,提高對天花的抵抗能力。

 具體方法為:穿一下得過天花的人的衣服,用棉花蘸痘漿塞入鼻孔;或用幹痘痂研成細末吹到兒童的鼻孔裡。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正確且天才的思路,因為現代疫苗的原理就是這個。

 但在那個時期,應該說在我國都是用人痘的方式來“以毒攻毒”。

 康熙就用宮女做過這樣的實驗,死亡率確實要比感染天花要低,三十人中死亡四人。

 方法可行,但其實還有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