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漢初三傑

 嬴政:還有這種好事,說什麼來什麼?

 想著,嬴政也不急了,揮揮手示意朝臣們容後再議,自己得好好聽聽,秦末亂世都有哪些人才是自己能撿的。

 ……

 [第一個,章邯,這就要說,章邯之所以會失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後面有人拼命拖後腿,豬隊友太多,且後勤保障不足。

 但自身的話,能從一個文官向武將快速轉變,並且還很厲害,推薦。

 第二個就是項羽,雖然是楚國人,但換句話說華夏都是一家人嘛,分什麼你的我的呢。

 分封制也確實不合時宜了。

 不過國仇家恨什麼的,也不是不能理解,反正政哥你自己看著辦吧,下面是我能查到的,他們的居住地,加油!

 漢初三傑也推薦一下,分別是張良、韓信、蕭何。

 這三個人能力簡直是頂呱呱,特別厲害。

 劉邦評價他們為,“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要說劉邦能在征戰天下的時候有那麼好的名聲,還是因為張良。

 而劉邦在進入咸陽後,還能約束住手下不胡搞瞎搞,約法三章,也是因為張良說,“秦王多做不義的事,所以,您才能推翻他而進入咸陽。

 既然您已經為天下人剷除了禍害,就應該布衣素食,以示節儉。

 大軍剛入秦地,您就沉溺在享樂中,這就是所謂助桀為虐了。”

 史書中對張良本人的智謀著墨很少,但通過鴻門宴、和劉邦對張良的評價和賞賜來看,他必定是在漢朝建立這件事上,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且我從史書中看,他npti雖然忠心韓國,但後來發現韓國那些人確實是爛泥扶不上牆,最終選擇扶持劉邦。

 並在後續阻止劉邦復立六國,反對分封。

 還有就是“下邑之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