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論一代大佬的長成

 我們看完他在文學和醫學上的成就後,腦海中對他的想象肯定都是聰明伶俐、早慧懂事的形象吧。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事實上,身邊人對他的風評並不好。

 怎麼評價的呢,年二十(公元234年)。仍遊蕩無度,猶不好學,人以為痴。

 到了十七歲,人高馬大,竟“未通書史”。

 他從小就是這樣的,貪玩不習上進,長大後也是這樣。

 就這形象,誰看了不搖頭,這不得一輩子小混混,可能所有人都是這樣想的吧。

 最起碼,他的叔母就為他操心不斷。

 別問為什麼不是母親,而是叔母,問就是皇甫謐小時候,過繼給叔父。

 皇甫謐的轉變,在我們看來也許真的很突然,

 原來,在一天,叔母對於皇甫謐的貪玩實在是氣狠了,便把他趕出家門,想要教訓他。

 皇甫謐呢,覺得這可不是個辦法,腦門一拍,眼珠子一轉,到了外邊弄來了香瓜、甜果之類,呈獻給叔母,想著如此“孝順”一番,叔母的盛怒總該平息了吧。

 他叔母自然不可能消氣,只覺得更氣了,摔了瓜果,流著淚說:“你快二十歲了,還是‘志不存教,心不入道’,你要真心孝順父母,就得‘修身篤學。’”

 皇甫謐深受感動感動,立志發誓要悔過自新,這便是皇甫謐學習之路的開始。

 他並不是一開始學醫的,但無法否認,他的叔母改變了他。

 皇甫謐也許腦子是真的好使,想要學習的時候就認真學習,還很快就學出了成績。

 想要學針灸的時候就認真學針灸,更是厲害無比。

 要知道,那個時候的他,可是已經42歲了。

 還是因為得了風痺病,導致肢體活動受限,皇甫謐一看,這不行啊,為了讓自己身體早日康復,便開始潛心研究起了醫學。

 關鍵是,他還成功了。]

 各朝代眾人倒抽一口氣。

 只覺得這人的故事中離譜中透露著一點點合理。

 荒誕中又讓他們覺得,這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