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中國鹽

 [我接下來要講的國家,絲綢之路並沒有直接到那個國家,但兩國之間仍有貿易文化往來,且通過當時歐洲最主要的貿易中心威尼斯間接發生的。

 在這個國家,有一個傳教士,名叫湯若望,德國科隆人,公元1620年,也就是明朝萬曆四十八年到了澳門,後在中國生活47年,一生歷經了明、清兩朝。

 說起來,他學識淵博,精於數學、鑄器和天文學。

 他到達中國後,為明朝設計天文、光學、力學儀器,製造火炮和樂器。

 那些天主書籍我們暫時不說,就說他編著的其他學科書籍,各方面都有涉獵。

 如天文學書籍:《古今交食考》《測日說》《恆星出沒》《渾天儀說》。

 關於數學方面的書籍,也有《幾何要法》《新法算術》等著作。

 《主制群徵》一書講了自然界、動植物,還有人體內臟、血液功能的敘述。

 明朝崇禎時期,湯若望受崇禎帝之命,成功造出大炮,並完成《火攻挈要》一書,在這本書中,還介紹火炮的圖樣、製造和應用,

 還有《遠鏡說》,敘述望遠鏡的原理、製作、用法和保養知識。

 公元1634年,湯若望協助徐光啟完成了崇禎曆書》,共計46種137卷。

 清朝建立後,他又將《崇禎曆書》壓縮成《西洋新法曆書》103卷,進呈攝政王多爾袞。

 清朝定名為《時憲曆》,冊面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個字,頒行天下。

 還有就是,湯若望還翻譯了德國礦冶學家阿格里科拉的《礦冶全書》,定名為《坤輿格致》。

 全書分12卷,涉及礦業和相關冶金工序的每個階段。

 就是吧,當時的時代可能有那麼一點點特殊,以至於這本書未及刊行,就在明末清初的戰火中遺失了。]

 這麼一長串成就砸下來,各朝代眾人睜大了眼睛,都有點回不過神來。

 不是,這什麼情況,驟然從被薅羊毛變成了薅別人羊毛,有點怪。

 他們當然知道是為什麼。

 但還是很不爽。

 這怎麼說呢,從被別人學習,到要學習別人,這種反差不是一般的難受。

 特別是這讓他們想起了天幕講過的火藥史,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落後的吧,然後後面落後的更加厲害。

 所以,都這樣了,清朝都還沒意識到不對,沒意識到他們的固步自封嗎,沒意識到要開始開放進步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