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姚崇、宋璟

 他們服了。

 所以,李隆基,你何至於此啊。

 此時此刻,他們再次跟虞美人感同身受了,李隆基,你之前幹得多好,做得多棒,怎就非得弄出個“安史之亂”,打那些不義之戰,李隆基,別不是被奪舍了吧,不然何至於此。

 痛心疾首.jpg。

 ……

 虞美人也是心痛到fuxi,弄出“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居然能弄出“開元盛世”,真的是邪了門了。

 果然小說還需要邏輯呢,現實卻不需要。

 [可以這樣說,只要史書不是那些史官們的夢囈之作,中華上下五千年,“開元盛世”就是李隆基的勳章。

 這讓我們試圖去探尋這麼一位皇帝。

 我們就發現,這人的少年到青年時光可以說是從政變中長大的,自己更是策劃了不少的政變名場面。

 這樣的生存環境下,我得承認,他能成為皇帝。並不容易。

 在李隆基登基的最初,吏治的混亂、**亟待治理,這些都是能看得見的問題。

 那時的李隆基看見了問題,並表示要量才任官,提拔賢能人做宰相。

 在這方面,李隆基眼光特別精準,能夠根據時代需求來選拔賢才。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

 最開始,他是看中姚崇的,在渭川見面時,李隆基提出他當宰相,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說”,包括了勿貪邊功、廣開言路、獎勵正直大臣、勿使皇族專權、勿使宦官專權等。

 李隆基一一聽了,並且在此後的時間裡,李隆基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議執行了。

 姚崇上任後,與李隆基一起貶逐功臣、杜絕斜封官、整治外戚等。

 在面對嚴重蝗災的時候,李隆基更是拿出了他曾祖李世民的魄力,不是說吃蝗蟲哈,而是在這件事上並不延誤和推諉,大力支持宰相姚崇,讓當時十分嚴重的蝗災並沒有再繼續擴大影響,很快就消滅乾淨,把會大面積饑荒的可能扼殺在搖籃裡。

 等到國家漸入正軌後,李隆基要以法治國。

 這時,雖是一代賢相,但卻教子無方,其子招權納賄的姚崇就下臺了。

 李隆基又看中了為人耿直、講原則的宋璟。宋璟為政期間,直言上諫、不數私恩、嚴於律己,並繼續實行姚崇時期好的制度,跟司馬光的小心眼真是天壤之別。

 且宋璟還十分重視對人才的選拔任用,他雖掌握朝政大權,但他決不徇私枉法,相反,對自己的親屬還更加嚴格地要求。

 但宋璟最後還是因工作失誤以及過於守舊被李隆基罷相,當然,更多還是他的性格得罪了太多人,很多人推著他倒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