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蒙古帝國?

 [我剛才說了,很多人都認為宋朝“重文抑武”的祖宗家法,是趙匡胤在位時所定下的。

 畢竟那個“杯酒釋兵權”x2+“不殺士大夫”,確實是非常讓人誤會。

 但說到這裡相信大家也明白了,你可以說趙匡胤他抑武,但要說他有多重文,那屬實是誇張了。

 而我們所瞭解的,在宋朝想要行兵打仗還要往臉上刻字,這種如此歹毒的行徑,在趙匡胤那會兒其實也並沒有,陣圖也沒有。

 應該說,趙匡胤的實際命令其實是:一、除禁軍將領兵權,並調往外地充當節度使,藉此削弱節度使的實權,達成集權的目的。

 二、將禁軍的統領權一分為三,都直接對皇帝負責。

 三、設立樞密院,樞密院有調兵權但不直接統領軍隊。而統軍的將帥卻沒有調兵權,使其互相牽制。

 四、實行更戍法。實行“守內虛外”“內外相制”政策。駐軍一半京師,一半各地。

 就,這個是好是壞,我覺得這不是我等凡人能評價的,但有一點還是顯而易見的,就是這勢必會帶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離譜局面。

 總而言之,從這點看,宋朝武力上的沒落,趙匡胤還是要擔負起屬於他的責任的。

 但另一方面,他並不如他弟弟那麼瘋魔,終究是武將起家的,還知道有些地方是絕對不能放鬆的。

 所以,在打壓武將的同時,趙匡胤也在竭力培養一部分的優秀兵種,並且對一些地方的武將表現出了極大的寬容。

 嗯,提前說明,不是關係戶不是關係戶不是關係戶,趙匡胤沒漢哀帝那麼變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