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菜 作品

第579章 明朝那些奇葩們,腦子清醒時

 意識到自己差點又跑題,虞美人咳了一聲,急忙把重點拉回來。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忽必烈還不忘水利建設,是的,我們說起忽必烈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是蒙古皇帝,能打仗。

 但如果瞭解他,就會發現,其實他在其他方面的建樹,一個兩個的都能福澤後世。

 公元1281到公元1293年,忽必烈以郭守敬為“總設計師”,重新修建大運河,使南方到北京的運河比隋朝時縮短900多公里。

 郭守敬還修建通州到元大都的運河,解決了自金朝開始,運河交通只到通州,無法到達北京城的疑難問題。

 這條運河從江蘇淮安經宿遷、徐州直上山東抵達北京,實現了南北直通。

 我們看地圖,元朝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包括了濟州河、會通河和通惠河的建設,從而誕生了我們今天認知當中的京杭大運河。

 總結來說,忽必烈的很多作為,是在當時看起來費時費力的,但到了明朝、清朝,乃至現在,這些工程還在被使用,就這方面來說,說他是明君真的是實至名歸。

 好啦,元朝說到這裡,我們來說說明朝。]

 對於忽必烈,虞美人對其的介紹並不算特別多,但並不妨礙各朝代眾人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個五大三粗,卻頗有預見的形象。

 說實在的,這其實是有點打破他們的忽悠認知了。

 他們對蒙古大汗的印象,說實在的,跟虞美人的刻板印象差不多,絕對是一言不合就是莽,殺人如探囊取物,不把人命當命,最重要的是,野蠻。

 主要還是四等人制真的驚到他們了。

 但天幕說的也沒錯,這種人種歧視可不是隻有異族人有的,魏晉時期那些在中原定居的胡人,對比起來,日子也不是人過的。

 但這種事情很多時候是由上至下的,上面人什麼態度,下面人大多就是什麼態度,所以,以後要是再出個混居政策,他們也是願意看見政策制訂得明確一點的,他們不想跟著一起丟人。

 但刨除這一點,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真的是把他們所有人都驚到了。

 畢竟說起橫掃亞歐大陸,打下半個地球,誰的印象不是驍勇善戰,橫推過去。

 結果從天幕的口中,他們眼睜睜的看見成吉思汗首次拔營逃跑,審時度勢的能力堪稱一流。

 說好的一言不合就是幹呢?

 他們直接懷疑人生了。

 說起忽必烈也是,都說是另一個大一統朝代了,都說蒙古人武德充沛了,結果你們爺孫倆都讓人創造文字不說,忽必烈還弄大運河,還搬出了個行省制度,對於打仗的內容沒有多少,對於改變世界卻是一套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