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錦衣衛、東廠、西廠

 這是在說他不太能打,還是真的在誇太祖無敵。

 嗯,我覺得哪裡怪怪的。

 ……

 並沒有給多少人疑惑的時間,虞美人回道。

 [是這樣的,朱棣第一次會親征的起因是朱棣派出使臣郭驥出使韃靼,表明自己不想兵戈相見,卻沒成想韃靼人居然直接殺害了郭驥,朱棣知道後,那叫一個生氣,然後就讓一個叫丘福的,這是一位靖難名將,且算是最早跟隨朱棣的那一波人,但在韃靼問題上……

 朱棣給他十萬明兵征討韃靼,結果就因為他自己輕敵冒進,中了韃靼埋伏,直接讓明朝的十萬大軍全軍覆沒。

 朱棣知道後,那還了得,這才親征自己衝了,帶著他的五十萬大軍。

 第一次可以說是相當成功,不僅在斡難河大敗了蒙古大汗本雅失裡,讓本雅失裡一人狼狽逃走,後被瓦剌部馬哈木所殺。還在回軍途中大敗阿魯臺,阿魯臺墜馬逃遁,這位阿魯臺是蒙古貴族,還是北元汗廷太師。

 反正此戰之後,韃靼被迫臣服於明朝,嚮明廷進貢馬匹。

 然後,第二次親征,我先說結果明軍大破瓦剌,阿魯臺遣使來朝。第二年,瓦剌馬哈木等遣使嚮明朝謝罪,恢復了對明朝的朝貢關係。

 但過程,這次朱棣還是親率50萬大軍北伐,然後,瓦剌傷亡慘重,但只能說,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第三次,阿魯臺連夜逃跑,明軍決定停止追擊。第四次,擊敗了韃靼的餘部,首領也先土幹率部投降,朱棣接受了他的投誠,封也先土幹為忠勇王,明軍取得勝利。第五次,下令班師回朝,這次北征是無功而返,在途中病逝。

 但你說該不該打吧,我覺得是應該的,因為朱棣的每一次親征都不是心血來潮,原因還真就是他們手欠招惹。

 但你說有很重挫北元勢力,讓他們真正忌憚,或者達成漢武帝打匈奴、唐太宗打突厥、朱元璋打元朝那樣的,好像也沒有。

 當然,最受爭議的不是朱棣打不打的問題,而是動不動幾十萬幾十萬的兵力,雖然對草原勢力多有削弱,卻並沒有造成太多實質性的打擊,就很懷疑,朱棣遷都是不是為了打草原的時候多省點路上糧草。

 而如果要我說的話,我覺得朱棣多少是遺傳了朱元璋凡事親力親為的基因,不過朱元璋是在政務上,朱棣是在打仗上。

 就算丘福翻車了,倒也不是凡事親力親為。

 你們懂我意思吧。]

 明朝。

 朱棣:……

 懂了,就想說雖然他皇帝做的不錯,但接連五次,永樂朝也遭不住唄。

 這話說的很有道理,他也表示聽進去了,只是,蒙古人手實在太欠了,就他們幹出的那些事,他要是不回擊的話,那不成王八了嗎,他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