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內閣

 [內閣一開始的設立只作為皇帝的諮政機構,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

 所以,朱棣表面上放鬆了,實際上也挺卷,還是走他父親的老路。

 一直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內閣的權力才日益增大,倍受推崇。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可壓制六部。

 可以這樣說,在權力逐漸增大,內閣成為了明朝行政中樞。

 內閣的配置一般是這樣子的,輔臣的人數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

 到首席內閣大學士的權利還是沒有達到以往丞相的地步,因為他們雖然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於內部太監送達批紅。

 你問票擬和批紅是什麼,前者的意思是,內閣學士看過來自全國各方面的奏章後,把批閱建議寫在紙上的並貼在各奏疏的對面上以進呈,讓皇帝批示。

 後者是指皇帝對明朝內閣大臣的建議(即“票擬”)用紅字做批示,在明年,宣宗以後,批紅往往由宦官代行的。

 所以,首輔大學士的職權雖然如同以往的丞相一般,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掌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