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鄭和下西洋

 怎麼樣,我總結的還是非常精闢的吧。

 但我知道,對比東廠、內閣這些,大家很感興趣的肯定是有關於鄭和下西洋這部分的。

 在我國的七月十一日,是“中國航海日”,我想大家都能猜測到,我為什麼會在現在提到這個日子。

 是的,你們想的沒錯,因為這個日子正是為紀念航海家鄭和下西洋出現,從公元1405年到公元1433這28年間,鄭和下西洋七次,從江蘇太倉劉家港到亞丁灣,泛海有九萬里,先後訪問了30多個國家地區,其航海規模之大,船隻及人數之多,足跡之廣,可以這樣說,或者,我們都這麼說,堪稱世界帆船航海史上的壯舉。

 這是從我們後世人的角度看得,事實上,鄭和下西洋在當時的歷史上,也是有非常重大的意義的,鄭和下西洋帶來的,不僅是把你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貿易,加強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進了明朝對外界的瞭解這樣子。

 其中延伸出來的寶藏就不知道有多少。

 第一就是,還留下了《鄭和航海圖》,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航海圖集,也是遠洋航行的寶貴資料。

 第二就是,還為我國輸入了新的工藝產品、原料、技術,從而影響了中國國內的手工業生產。

 這個其實有很多人不知道,因為現在我們更深印象的其實是,鄭和帶回來了一堆龍涎香以及胡椒之類的香料,導致永樂朝香料大貶值,朱棣直接把這些當工資發給了朝臣們。

 我估計朝臣們心情也挺複雜的,一時間不知道這玩意兒還貴不貴重的那種複雜。

 但實際上,因著鄭和的下西洋而帶來的技術上面的突破也是很多的,比如說從海外帶進來的性堅質細的硬木,使中國匠師們對於硬木操作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種木頭能做的東西很多,最常見的,核桃木就屬於其中一種,我就不多拓展了。

 還有就是在陶瓷瓷生產方面,明朝工匠們使用由鄭和下西洋而進口的蘇麻離青為呈色劑,形成了永、宣青花顏色濃重、暈散的風格、又吸收伊斯蘭文化、波斯文化的因素,產生了新器型和新紋樣。

 三就是鄭和還拓展了一下朝貢體系,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船隊展示了明帝國的政治和軍事優勢,加上經濟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導的朝貢體系的規模大為擴展。

 但由於這種拓展是比較溫和的,所以鄭和也被視為明朝的和平使者。

 就,是不是很牛逼。

 所以,我們就來看看,鄭和這28年裡,到底走過了哪些國家,鄭和在七次下西洋的過程中,訪問過的地方包括滿刺加、爪哇、占城、蘇門答臘、阿魯、錫蘭、柯枝、古裡、甘把裡、阿丹、刺撒、南渤利、彭享(今馬來西亞彭京河口)、急蘭丹(今馬來西亞哥打巴魯)、加異勒、忽魯漠斯(今霍爾木茲海峽格什姆島)、比刺、淄山(馬爾代夫群島)、孫刺、木骨都束(今摩加迪沙)、麻林(今肯尼亞的馬林迪)、僕刺喹、蘇祿、沙裡灣泥、竹步(今索馬里)等。這些地方分佈在東南亞、南亞、伊朗、阿拉伯、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