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漢武帝篇(3)

其次是宰相之職從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變為二府,也就是丞相和御史大夫。

然後就是,漢武帝又起用近臣參與決策,以制衡丞相權力。

首先就是提拔一批有才幹的士人,在宮中充當皇帝近侍的將軍、侍中、常侍、給事中等官職,成為“出入禁門腹心之臣”。

劉徹用近臣參與決策的事例有很多,如用嚴助之策否決田蚡之策,出兵攻閩越、救東甌,還有就,最出名的,以及用主父偃之策行推恩令來削弱諸侯王。

也包括臨終前的幾位託孤大臣,皆為近臣。

由此逐漸形成了侍中為代表的“中朝官”和丞相為代表的“外朝官”的二元體制。

可以說是一次相當重大的改革了。]

給了眾人一點消化的時間,虞美人才繼續道。

[當然,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兩漢時期宦官問題十分嚴重,大家肯定好奇,這個問題的起源是什麼。

那麼在這裡,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很清楚的答案——劉徹。

沒錯,在劉徹的“近臣”中,重用的除了士人之外,還有宦官,乃至於開啟了宦官掌管尚書的先河,被稱之為“中書謁者”,同時設中書謁者令、中書謁者僕射,均由宦官擔任。

順便說一句,尚書是用來主管群臣奏章等文書的。

而事實上,真的不要重用宦官,甚至於,我一直不理解您的那個人蛋蛋到底是個什麼愛好,這會讓你們快樂嗎,反正你們經驗那麼豐富,怎麼就不能用來敲豬了。

再者,你真這麼介意的話,把後宮裡男女僕人的分開管理不就行了嗎。

說實在的,切了這個真的不頂事兒的,你沒看我講過那麼多奇葩,這個不行,請和尚尼姑也得行的嗎。

不明白你們是怎麼想的。

說回來,反正漢武帝自己製造了宦官,並選擇重用,又在晚年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我指的是,在漢武帝后期,宦官蘇文、常融等人誣陷太子劉據,最終釀成巫蠱之禍這件事。

然後,最絕的是什麼,是劉徹設的那個置中書謁者令,不是都讓宦官充任,以出納詔令及掌管內朝機要嗎?

中書令的設置,從制度上來說,也算是開創了宦官典領中樞的先河。

最重要的是,漢武帝的這波操作,成功為後來的宦官專權提供了範式。

真的,豬豬啊,你可真是偉大,我算是發現了,那些英明的君主身上,無論是好是壞的政策,特別容易發揚光大。

所以,豬豬,我真的很想問你,在你知道宦官一切一切得起源,都是你的時候,你有什麼想要發表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