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漢武帝篇(5)

在選拔人才方面,劉徹他大力發展察舉制,確立於漢武帝元光元年,其主要特徵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

劉徹還下詔郡國每歲舉孝者、廉吏各一人,後合稱孝廉,這讓,察舉就成為定製,孝廉亦成為察舉制的核心科目。

這算是漢武帝又一創新的選人方式。

漢初以來,朝廷要職被列侯,也就是被功臣或外戚壟斷,並通過“任子”的方式世代為官。

任子的意思是高官子弟憑藉父兄而得官的制度。

劉徹在我們的印象中,本就是一個恣睢,乃至於“任性”的一個人,而這種性格,在劉徹選官這一方面,更是格外明顯。

舊例?慣例?自古如此?在劉徹這裡就是放屁,他選官主打的就是就是一個不拘一格,唯才是舉,大膽提拔人才,並量才任用。

因此,用的在漢武帝的朝堂上,我能夠看到對當時來說出身下賤或寒門之人。

而漢武帝的這一“任性”舉措,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回報,讓他的朝堂上,文有主父偃、卜式、公孫弘、兒寬、朱買臣、桑弘羊等,武有衛青、霍去病、李廣利等。

漢武帝的“瘋”,是連我們都要震撼的地步,畢竟這位可是在晚年,都能提拔匈奴俘虜金日磾為顧命大臣的人。

試問,誰看了託孤大臣中有一個匈奴人的時候,不覺得離譜和震撼。

但漢武帝真就做了。

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是說過的,就是漢武一朝的臣子們的生活是相當艱難的。

我的意思是,他們可能時常擔心自己丟命。

我們之前才說過,漢武帝時期的丞相不好當,能善終的沒幾個。

大家肯定在想了,這難道不是因為漢武帝想要削弱丞相權利,自己另起爐灶嗎。

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別看漢武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模樣,就覺得他好說話。

實際上,與漢武帝唯才是用相應的,是他對官員簡直苛刻的要求。

漢武帝的想法一直很簡單,那就是認為“有才而不肯盡用,與無才同”,為此那是動輒誅殺不稱職或欺騙自己的官吏。

他在位期間前後有十三位丞相,其中病死四人,因罪免職四人,因罪自殺二人,處死三人,好像很嚴重是吧。

但在這背後的,更是不知道多少的官員被下獄處死。

因此,可想而知,能被漢武帝想念的衛青、霍去病,能被漢武帝託孤的桑弘羊、霍光,他們是有多麼厲害的能力了。

特別是後者,他們得是有多厲害,又有多麼強大的求生欲,才能從巫蠱之禍活下來,成為最後的贏家的。

實在是太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