殼菜 作品

第655章 漢武帝篇(11)震驚到失語.jpg


第655章 漢武帝篇(11)震驚到失語.jpg

還沒從漢武帝的騷操作中緩過神來,又被知識騎臉輸出,讓他們消化得格外艱難。

怎麼說呢,有一種每一個字我都聽懂了,但這些字結合起來,怎麼就讓他們覺得離譜和迷糊啊的感覺。

等等等等,他們好好想想,天幕這是在說兩個東西吧,是吧是吧,就不能拆分著講講。

……

虞美人就像是跟他們的腦回路共通了一樣,或者說,這本就是她接下來要講的內容,因為虞美人的下一句就是。

[均輸法和平準法的背景是這樣的,漢武帝元封元年,也就是公元前的110年,桑弘羊針對“諸官各自市,相與爭,物以故騰躍,而天下賦輸,或不償其僦費”的情況,在全國推行均輸法。

也就是由政府直接管理運輸和貿易,要求各地方將應當繳納的貢賦,按照當地的正常市價,摺合成當地出產的產品,繳納給均輸官。

然後再由均輸官,運往各地出售,或者運往京師。

這樣的好處其實是顯而易見的,既可以減少運費和不必要的損耗,又可以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

漢武帝還在各郡設均輸鹽鐵官,也就是讓他們將上貢物品運往缺乏該類貨物的地區出售,然後在適當地區購入京師需求的物資。

可以說,桑弘羊提出的均輸法,既解決運費高昂的問題,又可調節物價。

是的均輸法再搭配一個平準法,簡直王炸。

所以,啥是平準法呢?

簡單解釋一下,首先,平準法的出現,主要是調節市場物價。

漢武帝先在京師設置平準機構,當市場上某種商品價格上漲時,平準機構就以較低價格拋售,當商品價格下跌時,就以較高價格收購,以此來穩定物價,這樣就有效的防止了富商大賈操縱市場、牟取暴利。

平準法在一定程度上,非常類似於我們現代的宏觀經濟調控手段和物價穩定機制。

也就是通過政府幹預來調節市場供求和價格,以保持經濟的穩定和平衡。

歸根結底,都是為了穩定物價、保障市場秩序的做法有相似之處。

更重要的是,桑弘羊的這兩大政策搬出來,可以說是大大舒緩了漢武帝晚年的財政危機。

桑弘羊對此曾有所讚揚:“山東被災,齊趙大飢,賴均輸之蓄,倉稟之積,戰士以奉,饑民以賑”。

說實話,看見一個皇帝能把各樣的經濟政策玩得那麼花,是真的有一種離譜又震撼的感覺。

這可是一個帶頭搞錢,關鍵是不僅弄出了各種政策和方法,還發現了兩條貫徹整個華夏史的商路,這讓我們這群麻瓜能說什麼。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漢武帝時期的人才是真的多,人人都知道衛青和霍去病,但像是桑弘羊、主父偃這些官員,也並沒有因此失色,頗有種在不同領域大放光芒的感覺。

不過我也真有點好奇,桑弘羊看見陛下難道“揮霍”,感覺自己是貔貅還是鐵公雞,亦或者是散財童子,掙錢方面重拳出去,省錢方面是不是摳摳搜搜?我是真的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