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欣寶 作品

第五十章 上善若水

當年欣聖公留下的百年大計裡,轢國和軔國也只是控制的目標,而不是吞併的目標,七戎和高塬才是吞併的目標,可見,在欣聖公的心中認為,起碼一百年內,周天子依舊有權威,周禮依舊是主流。

打諸侯雖然傷亡更小,但是打贏了也沒多少好處。

而打蠻夷,雖然傷亡更大、風險更大,但是打贏以後,就可以吞併對方,收益很大,這也是周邊諸侯能崛起,中原的諸侯反而衰落的原因。

在軔國身上沒能獲得足夠多的利益,伯聊便又打起了七戎人的主意。

回到欣邑後,立刻著手準備攻打山戎的戰事。

“向實力最強的綿氈氏徵收他們一千頭牲畜,如果他們不給,就說他們背叛了聯盟,我們就聯合另外兩個氏族攻打他。”

伯聊的做法跟後世的“智伯”沒區別,用對方不可能答應的條件,逼迫對方反叛,然後出師有名,鎮壓叛亂。

一千頭牲畜,這可不是小數目,整個綿氈氏所有牲畜加起來也才兩千多頭,欣國一下子就要徵收一小半。

只要綿氈氏不是趙構,就絕不可能答應這種條件。

不過,伯聊又提醒一句:“通知嬋祿氏和蹙胥氏,他們也有份。”

這是他在想起欣聖祖的教誨後,才臨時對使者提醒的話。

有舍才有得,捨得放棄一部分利益,才能得到更多支持。

“維護自己利益,威也。”

“給予別人利益,恩也。”

“有恩而無威,則眾視女可欺,有威而無恩,則眾視女仇寇。”

“如果你只顧著保住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別人的利益,就會眾叛親離,大家即便表面不敢發怒,也會在心裡憎恨,等待機會復仇。”

“如果你只給予別人利益,反而沒能保住本就屬於你自己的利益,大家就會覺得你軟弱可欺,不僅不會感恩你的付出,反而會得寸進尺,要求你付出更多。”

“天無恆,地無恆,人無恆。上善若水,治國無恆。”

“無,始也,生有,有者,生萬物,治國無恆,若始若無,無始之國,焉以有為治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