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欣寶 作品

第九十六章 亡國預言

聖祖既然敢直言不諱地記載這些事,那就沒必要吹捧文王武王,既然聖祖說了文王武王是有德之君,那麼,只能說明,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文王武王即便做了那些事,也依舊是當之無愧的有德之君。

這跟他平日裡跟先生們學習的“德”有所不同,所以他才會認為,可能是古人之德跟現在他們學習的德不是一個意思。

他想起了自己的君父玉蝶,在狄原和鮮虞也屠過城,還在鮮虞進行過活人祭祀的儀式,但天下人都稱讚玉蝶是有德之君,周天子更是對玉蝶讚不絕口。

隨後,覺悟又用三年時間著書立傳,在鎬京完成了自己的思想鉅著《聖經》。

所謂“聖經”,是指的以欣聖祖留下的書籍內的思想為核心,糅合了覺悟自己對世界的理解,形成的一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體系,用來解釋人與天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當年文王著周易,名震天下,先生著聖經,亦如文王矣。”

周天子閱覽了《聖經》,裡面的一些新奇思想讓他驚奇,但有關輪迴的內容又讓他不自在。

如果按照覺悟的輪迴說,周王朝也只是無數王朝中的其中一個,身處輪迴之中,不可能千秋萬代,遲早會滅亡。

“覺悟先生的真理,寡人還是很認可的,但這輪迴之說,實在偏頗,我姬周江山社稷,穩如泰山,又怎麼會身處輪迴之中呢?”

周天子雖然知道周王朝的種種衰落,但他認為這只是暫時的,周人是天命所歸,誰能奪走姬周的江山社稷?

“當年殷人也認為自己是上帝的寵兒,不可能失去天下。”

“文王著周易,在周易中告訴天下人,天下共主的位置是可以變化的,就如同陰陽可以變化一樣,陰可以成為陽,陽也可以成為陰,天下共主可以跌落神壇,邊遠諸侯也可以成為天下共主。”

“殷人不信周易,認為陰便是陰,陽便是陽,天下共主永遠是天下共主,奴僕永遠是奴僕。”

這些話,覺悟自然是不會當著周天子的面說出來,只是寫進了自己的書裡。

周天子雖然因為自己的身份地位,不信輪迴之說,也不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