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小雪梟 作品

第五十五章 幽州軍改

“主公,幷州方面的消息,南匈奴頭領鐵木真帶四萬騎兵向北進入漠北鮮卑境內,疑似是進行了會盟。”一位使者送來了韓信的信件,他在幷州北部駐防時已經向南匈奴內部安插了大量的間諜。漢朝富庶,對於給大漢當狗這件事,匈奴人看得很開。

現在對於鐵木真的一舉一動,韓信不說了如指掌也算能隨時知曉。這次大軍出動前往漠北,軍中的間諜回來說並沒有發生戰事,反而兩位首領還有說有笑舉行了宴會,一副賓主盡歡的模樣。

他們草原民族賓主盡歡,大漢就要緊張了。

“命令韓信立刻整合幷州領土,將良種等發放下去,我會讓高熲安排移民事項。可以開始軍改了,我給他四個軍的番號,在幷州組建一支五萬人的常備軍,以府兵制集結。給我守好北大門,不要讓那些草原畜生捲土重來。”劉璋安排道。

劉璋已經開始了對於幽州軍的軍事改革,對於軍隊編制,武裝配備,人員構成以及軍紀軍規等作出規範。

對於軍改首先最重要的是提升士兵軍官的整體素質,不論是文化素質還是身體素質,這些古代的軍人水平實在是參差不齊。有世家子弟喜愛武事,家族又不需要它管理,便全力支持他習武參軍。不論是日後建功立業、光耀門楣,還是戰死沙場少一個和下一任家主爭地位的人,都是利大於弊的。

因此這些人都是自幼苦練,還有書籍閱讀,對於軍事知識都有很高的悟性,而自己的本領也絲毫不弱於人,因此往往能夠擔任將領。這樣的人才十分稀少,自古以來那些名臣大將很多都是如此來的。

真正從小根本沒接觸過武事,長大後只靠在戰場上學習,最後活下來成為歷史名人的,太少太少了。

因此劉璋一早就開始進行了義務教育,以及軍隊中的掃盲行動。在幽州、冀州、豫州各地大量的招收一些有文化的士子,不需要你有很高的學問,只要能通讀書本即可。請這些士子為軍中那些農民出身或是工匠出身的士兵掃盲,一天教幾個字,反覆重複地記憶。

終於在兩三年的時光後,讓這幾萬人的士兵全部成為了識字的“文化人”。而在文化教育的同時,他們的軍事訓練也必不可少。劉璋按照腦子裡還有的幾頁紀效新書對老兵新兵一起進行軍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