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垃圾處理站下的基地


                 楊玄前腳剛走沒五分鐘,安保局的人便上門了。

  沈括這位四級煉體武者的身份在天賜公司應該地位不低,安保局的出警人員在簡單的做了一個筆錄之後,沈括便將一切都推給了龔清,只道是有人搶奪私人醫療物資。

  楊玄本以為自己離開後應該很快遇到大搜捕,但是似乎結果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安保局似乎真的當這是一個普通的搶劫案,雖然性質是很嚴重,但是並沒有上到另一個高度。

  既然暫時沒有大規模追捕,楊玄便放下心來。

  作為第三艦隊的母艦,其直徑約200公里。楊玄駕駛著機甲,以一個相對動靜較小速度,足足飛了一個小時,這才將機甲落在了目的地。

  作為漂流在宇宙深處的流浪文明,物資的匱乏是最大的挑戰,所以垃圾回收即便是虧本的買賣,也不得不去做,而且做到了極致。

  為了儘可能的減少成本,也因為當初能夠上得艦隊的人非富即貴,沒有人願意去從事垃圾處理的工作。所以艦隊議會在這裡佈置了上萬臺機器人,專門處理垃圾分類、搬運、處理的活。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貧富差距的擴大,飛船上的乘員還是慢慢劃分出了上中下階層。

  上層居民主要生活在一號、二號區域,那裡的設施環境更好。中層居民大多生活在三號區域靠近港口的商業區,而最下層的居民因為生活物資的匱乏,為了尋找生活用品,他們最終遷徙到了垃圾處理站附近。

  每天在垃圾處理站中搜尋可回收利用的物品便是他們的工作,長此以往,這裡便形成了第三艦隊的貧民區。

  他們的參與增加了垃圾回收的效率,人口也是宇宙中最珍貴的資源之一,所以議會一直對這些貧民的垃圾回收行為進行了相應的補貼。

  作為貧民區,這裡的能源也是最短缺的,這裡每天只有六個小時的照明時間,其他時間都處於黑夜之中。

  唯一亮著的只有那些個專門從事垃圾回收生意的店面。

  吊發金屬回收店。

  看名字也知道這是一個專門回收金屬的店面,門頭上破爛不堪的招牌散發著灰悶悶的白光,照亮著馬路上寥寥無幾的行人,四周的跑馬燈一半已經不亮了。而且從字體的大小上看,那第一個字分明是個“常”字。

  楊玄將機甲輕輕落在了垃圾堆之中,落下身來。抬頭看了看那刺眼的“吊”字,楊玄心中一陣愕然。

  推開大門,楊玄走進店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