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452章 觀政

  赴美之後,她將是推特的執行董事、總裁,併兼任facebook的董事,經營的都是社交領域,很有必要在朋友網取經學習。

  在溝通的過程中,張一明自然也有些觸動。

  “推特是陌生人社交?”

  “對。”

  “陌生人社交的娛樂性和覆蓋範圍,要遠遠的大於熟人社交。”

  張一明的這句話並非無的放矢,他也有例證。

  msn被QQ打的體無完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QQ有和陌生人說話的功能。而msn認為和陌生人說話,會有打擾別人的嫌疑,說什麼也不願意增加這個功能。

  周不器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了,解釋道:“不同的網站,要有不同的定位。朋友網……其實就是朋友圈,是好朋友之間的聯繫,相對於推特那類的陌生人社交平臺,有很強的**保護。”

  張一明問:“我們會做陌生人社交嗎?就像推特那樣?我覺得這個方向很有前景。”

  “會,不過不會是朋友網。”

  “啊?”

  “會是一個新的網站,是陌生人社交的垂直領域,就像推特那樣。”

  “做這麼多不同類型的垂直網站?”

  張一明睜大眼睛。

  就差把問號寫在臉上了。

  周不器道:“現在的互聯網還處於發展的初期,許多業務都很泛化。而用戶是最挑剔的,每個人的審美、口味、閱歷、知識量不同,就會造成有不同的網站喜好。”

  對此,他經驗太豐富了。

  有的人,天天刷朋友圈,卻不怎麼玩微博;有的人,天天刷微博,對朋友圈卻不怎麼親睞;有的人則喜歡抖音和頭條;有些上古網民,則是執著的泡在天涯社區裡……

  而知乎的死忠粉,對市面上的一切社交平臺都是鄙視的,覺得知乎才最高大上。

  一個用戶,可能會同時擁有微博、朋友圈、抖音、知乎的賬號,可真正經常使用的社區平臺,也就是那麼一兩個。

  根據每個人的不同喜好,會有不同的區分。

  在這方面,最好的榜樣當屬未來的facebook。

  旗下的業務千奇百怪,多達數十種。

  通過不同的產品,分別針對不同的階層,來完成社交用戶的壟斷。而不是像國內模仿facebook的那些網站一樣,企圖通過一個產品,就把所有用戶一網打盡。

  張一明點了點頭,其實這不是他主要的問題,“‘實’標的認證,可以在朋友網和校內網通行,‘校’標的認證,專屬於校內網。我覺得可以打造一個專屬於朋友網的認證。”

  “哦?”

  “叫‘名’標。”

  “怎麼講?”

  “即社會名人的認證,比如企業家、明星、作家、知名講師、財經記者、電視臺主持人等等。有了這個名人認證,就有了更好的吸引力。”

  周不器不太認同。

  他覺得這樣做,跟微博的業務就有點重複了。朋友網還是應該作為朋友圈存在,不能因為是名人,就可以把所有**都暴露給公眾。只有申請好友,並通過了本人同意的人,才可以成為朋友,關注到他們的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