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559章 閱讀是動腦子的行為


                 在紫微星,校內網是個試驗基地。

  很多新項目的上馬,都需要在這裡先行展示,利用大學生的高包容性和高接受度,來嘗試著推廣。

  如果一款產品在大學生群體中都推不動,那就真沒什麼大力推廣的必要了。

  從校內音樂到校內新聞,其實都帶有試驗性質。

  校內音樂的背後,是微點音樂。

  校內新聞的業務梳理順了,就會向朋友網這種更大的平臺去推廣。

  沒想到,郭鵬飛在校內新聞的運作之中,還玩出了這種花樣!

  把校內新聞當平臺,吸引更多的創作者來這裡發佈內容,這是自媒體的思路啊!

  既然要做新聞,難免要跟三大門戶搶市場。

  可怎麼搶?

  走自媒體的活潑、大膽、個性化路線,的確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這套模式基本跟朋友網公眾號差不多。如果真的做起來了,以後朋友網上線公眾號業務了,就能以此為根基。

  朋友網公眾號之所以一推再推,就是因為做起來太複雜。這需要把全國的知識分子和媒體人都拉攏過來,成為公眾號的創作者。

  可問題是,這些文化人的收入都不錯,憑什麼辛辛苦苦的來做公眾號啊?

  有一些人會出於個人喜好,或者存著教化大眾的目的參與,這很好。

  可畢竟是少數。

  要想吸引到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一定是靠著金錢的刺激。

  這就麻煩了。

  在移動時代的很多手機應用,包括微信公眾號、抖音、百家號、趣頭條等等,之所以能吸引那麼多創作者,是因為他們能夠提供足夠高的廣告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