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1236章 別讓他學壞了

  只要計算平均值,周不器所有風險都沒了,連做賬都不需要了。買進股票,然後啥也不用幹,定期給中東土豪發一份可喜可賀的增長財報,然後等10年到期了就行。

  缺點是有點麻煩。

  不結算,就意味著拿不到利潤分紅。

  比如一年裡淨賺了100元,結算週期是1年,年底就可以拿到30元的利潤分紅。如果結算週期是10年,年底就拿不到利潤分紅了,要等10年後才能拿到。10年總共賺了1000元,結算後可以一次性拿到300元。

  對華爾街來說,這根本不叫問題,可以玩免息或者超低利率貸款的套路。

  因為年底不結算,基金管理人年底拿不到利潤分紅,怎麼辦?可以借錢啊!基金管理人從私募基金裡借出30元。

  每年都借出30元,十年後結算了,一次性償還就行了。

  規矩是死的。

  哪怕是制定出再好的規矩,一旦發生既當裁判員也當運動員的行為,也可以輕易地繞開規則。海王星資本的裁判員是周不器,運動員也是周不器,他可以自己給自己發放無息貸款。

  財務報表上,就顯示90元投資股票,10元投資做金融衍生服務……至於買什麼股票,做了什麼金融衍生服務,很抱歉,外人沒資格知道。

  私募的投資策略,就是要高度保密,要暗箱操作。但凡有一點審查機制,也不至於讓麥道夫、劉特佐這些人行騙了那麼多年都不被發現。

  這也是監管和創新的悖論了,華爾街的監管松,金融創新很多,讓人眼花繚亂,大騙子也多;國內的監管嚴,金融創新很匱乏,可勝在穩定。國內的機制就是穩定壓倒一切,必然要犧牲創新能力。

  總之……

  一番溝通下來,中東土豪很滿意!

  這隻基金的各種條款,多達上百項,有很多很常規,也有很多很有創新性。對他們來說,最有吸引力的就是“三條紅線”中的第三條了——虧損補償機制。

  一旦基金虧損了,基金管理者要賠償投資人的損失!

  也就是說,把錢投給海王星資本10年,最差最差也是不虧不賺,這可太好了!

  談判休息的時候,孫莞然還不太理解,很奇怪地問:“真奇怪,他們為什麼一直盯著虧損補償的條款啊?20%的年化收益保證不是更有吸引力嗎?”

  周不器笑道:“因為人家是世代傳承的土豪,而你是普通人。”

  孫莞然白他一眼,酸溜溜的說:“我跟了你一場,我也是普通人呀?”

  “我是說……嗯,你知道一句話,叫富不過三代吧?”

  “嗯。”

  “為什麼呢?”

  “敗家子唄。”孫莞然撇撇嘴,隨即捂嘴一笑,“對了,你還是富二代呢。我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我們大家都在私底下討論你,說你今天又穿了什麼樣的名牌,多麼多麼有錢的。”

  周不器哼道:“買名牌才能花幾個錢?”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很奢侈啊。”

  “這就是區別。”

  “怎麼呢?”

  “對大富豪來說,買名牌、買豪車,甚至是買豪宅、買遊艇、買私人飛機,又能花幾個錢?福布斯統計我的身價財富是120億美元,就算這是準確的。120億美元,每年放在銀行裡存著,都能拿到6億美元的利息了。這6億美元,買什麼樣的豪宅、飛機、遊艇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