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1332章 我是伯樂

  小超人嘆了口氣,“我知道啊,可是港府這邊……我在港大、港中大、港科技、港理工支持了7個科研團隊,每年都要投入500萬港幣。”

  周不器眼睛一亮,“這是對的!”

  “這件事,我都堅持十年了,可是……”小超人搖了搖頭,“那些科學家做技術還可以,對市場真是缺乏認知。這麼多年來,科研成果做出來不少,卻根本無法完成市場轉化。”

  周不器笑道:“科技成果對市場的轉化,這本就是世界性的難題,哪都一樣,不奇怪。”

  這話只說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是——李二公子,你抱怨有啥用啊?科學家的工作是做科研,市場轉化的工作那是企業家該乾的事,得由你來負責啊!市場轉化不好,那不是你自己缺乏對科技產業的認知?

  小超人不是一般的富二代,他是佼佼者,顯然也有這樣的認識,請教道:“周總,你說投資高校裡的實驗室,是不是應該市場主導?”

  周不器道:“各有利弊吧。如果是市場主導,目的性太強。科技主導,可能會有意外之喜。高校應該是一個培育千里馬的馬場,等待伯樂的出現就好了。”

  市場主導,就是企業家說了算,做什麼樣的科研項目,由企業家來制定,然後由科學家帶隊去做。企業裡一般都這麼幹,紫微星就是由戰略委員會做決策和項目,然後技術委員會做具體的技術研究部署。

  科技主導就是科學家說了算,科學家根據科技的發展前景來自我決定科研的方向和課題。一般的科研機構和高校都是這麼幹。

  可這裡就有一個弊病,科學家哪懂市場啊,所以就很容易跟市場脫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大方正了,當年由王玄院士親自擔任董事長,曾經的國內第一科技巨頭就開始逐漸失去市場的號召力。

  不過,也有好處,就是意外之喜。

  比如iphone。

  喬布斯不是科學家,他帶領的蘋果從來就沒有什麼科技上的創新,他玩的是整合、收購和設計。iphone上應用的“新技術”,其實早就在高校和科研所裡存在了,只不過科學家們不會應用。喬布斯“慧眼識技術”,敏銳地發掘出來,加以利用。就比如多點觸控技術,一推出就驚豔全球,可這技術都存在十幾二十年了。

  如果高校和科研機構不是科技主導,就沒有這種技術儲備。到時候,就算喬布斯有iphone的創意,卻沒法取材,只能從頭開始研發,那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科技主導的大背景,要看有沒有企業家能夠從茫茫的科技成果海洋裡發現機會,完成市場轉化了。

  這是千里馬和伯樂的關係。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千里馬要給伯樂打工。

  小超人顯然不是伯樂,可又不甘心,笑著說:“對了,我投了一個項目,效果還挺好的,就是賺不到錢。”

  “是嗎?”

  “一個圖片修改程序。”

  “嗯?”

  “當時,嗯……”小超人壓低聲音,“年初的時候,照片門出現,你的公司開發了一個識別黃圖的程序。”

  周不器笑道:“這你都知道?港島這邊沒有限制吧?不需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