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1735章 摩爾定律

  老外要花5000塊錢買的東西,國人只要花4599元就能買到手了,多划算?這樣的好處可不多啊,就跟佔便宜一樣,得趕緊買!

  這是周不器根據先知先覺提出的營銷策略。

  另一個策略,則是周紹寧根據自身對智能手機行業的理解,自己策劃出來的,引來了周不器的深度共鳴,有一種“原來如此”的感受!

  。(本章未完!)

  第1735章摩爾定律

  周不器其實也知道一種常見的手機行業現象——缺貨。

  比如某一款手機在歐洲發佈之後,歐洲售價比國內高很多,全國人都熱血沸騰,想去搶購。但問題來了,國內這邊缺貨,有時候需要等3個月甚至6個月才能在國內不受限制地買到。

  歐洲那邊卻可以放開量的購買。

  為什麼?

  周紹寧給出了一個內行的答案:“摩爾定律。”

  智能手機的最大成本是集成電路處理器,即芯片。

  摩爾定律的意思,芯片性能大約每兩年翻一倍,同時價格下降為之前的一半。芯片是手機零配件的核心,芯片的價格下降了,其他所有的元器件的價格都會下降。

  缺貨6個月,或者說這6個月裡是小規模的投放出貨,以維持市場熱度,等6個月以後再大規模地投放到市場裡。

  歸因就是摩爾定律,半年之後,手機的製造成本可能會降低15%。

  那個時候再大規模地在國內銷售,就可以有很可觀的利潤了。歐洲不限量,因為歐洲的售價足夠高。打出了這樣一個時間差,就可以進一步地降低同款產品在國內的售價了,就更受消費者的追捧和青睞了。

  簡而言之,就是利用時間成本來降低製造成本。

  圍繞著asterni,顯然就是採用了後一種基於摩爾定律的營銷策略。

  分期加限購!

  全國在校大學生有3000萬,在當今這個時代,幾乎100%的大學生都有手機了。1999元的asterni,售價可以說是非常良心,足夠低了。

  基本上只要不是家境太差的大學生,基本上都能買得起。

  智能手機代表著未來,就跟買電腦一樣。

  為什麼讀大學要賣電腦?

  其實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適應新時代,如果連電腦都不會用,進入社會之後就只能從事低端行業了。

  根據校內網的數據反饋,asterni在大學校園的需求量,至少可以達到400萬部,甚至500萬部!

  這麼多部手機,靠著補貼來供養起來,不是長久之計,也沒那個必要。

  這也就是顏光明說的這個分批次銷售的策略了。

  91購物節,先賣第一批100萬部。

  國慶節第二批,上架25萬部;“雙十一”第三批,上架30萬部;聖誕節再第四批,上架25萬部。

  這學期也就差不多了。

  ….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從第一批到第二批,asterni的製造成本可以降低3%;從第二批到第三批,製造成本又可以降低3%。

  每過一個月,基本上都能降低3%。

  等到了下學期3月份的時候,估計asterni的製造成本就可以大大地降低,以1999元的價格銷售,說不定就能產生利潤了!

  為此,周不器讓顏光明詳細說明。

  顏光明笑著說:“差不多吧,第一批的asterni,其實是4月份下的供應訂單。到了明年3月份的校內團購,原材料成本可以降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