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2055章 跨不過去的中間商

  寧露跟著他身邊,也慢慢學會了他的很多思維,笑著說:「嗯呢,我問了,我說微點地圖、微點導航其實也是一個平臺。外賣、共享單車、網約車這些渠道蒐集來的數據,都是第三方的數據。可是最核心的應該是基礎測繪資質拿到的那些自營數據。自營才是一個平臺的核心。」

  周不器豎起一根大拇指,「真優秀!」

  還真是這樣。

  別說現在了,就算是十多年後,國內的地圖、導航類的產品,就沒有一款能盈利的,都是鉅額虧損,只能花錢養著。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少那些基礎的測繪數據,資源壟斷就有了叫價的資格,數據賣得越來越貴,導致地圖服務、導航服務虧損越來越嚴重。

  這就很複雜了,因為四維圖新和高德的大部分數據也是從測繪局那裡購買來的。

  一般來說,地理測繪是由國家的財政撥款,作為國家項目來運營,每個地方都有一個地理局、測繪局,由當地的工作人員完成測繪,然後把數據集中起來,全國的地理面貌就出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測繪肯定會有很多疏漏。

  高德和四維圖新也有基礎測繪資質,他們也可以養一批專門的測繪人員,蒐集基礎地理信息,然後分享給測繪局,來抵消一部分的費用。

  國家這麼大,需要的測繪人員太多了,養了這麼大一批人,還要有衛星、無人機,甚至是近距離街景的高清圖片照相機,還需要很多昂貴的設備。

  這投入可太大了。

  幾方都在虧錢,測

  繪局要靠著撥款才能活,高德、四維圖新的盈利能力非常弱,互聯網地圖、互聯網導航產品更都是鉅額虧損。

  所以這基本上就是一個社會類項目了,就跟免費教育、免費醫療一樣,是一種為老百姓提供生活便利的社會責任的體現。

  中端的高德和四維圖新還好,去年都上市了,都是市值幾十億上百億的大公司,在資本市場賺到了大錢。

  前端的測繪局、後端的互聯網公司都是出錢最多的機構,是最能承擔社會責任的兩方,卻沒法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