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2063章 資本和道德的關聯從

  拉科布笑著說:“這跟nBA裡主流的經營理念可不太一樣。”

  周不器“嗯”了一聲,“我知道,但球隊應該有更高的標準。而且,我也相信聯盟接下來會在策略方面做出一些改變。互聯網的時代,就是粉碎主流的時代。”

  nBA是商業聯盟,這跟歐洲足壇不一樣。

  歐洲足球隊,最終目的是奪冠。

  nBA各支球隊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賺錢。奪不奪冠都無所謂,能賺錢就行。球迷也是,球迷去球場看球是一場娛樂派對,勝負心遠沒有歐洲足球那麼強。

  所以,各支球隊為了賺錢,都要留下那些能夠吸引票房的大牌球星。所以哪怕科比職業生涯末年數據很差了,連季後賽都進不去了,湖人隊還是要圍繞著他轉,以他為核心,因為他能帶來票房,球迷們買票就是為了看他。

  又比如騎士隊,本來是東部盈利能力最強的球隊,勒布朗·詹姆斯離開了,又沒有新的有票房號召力的球星加盟,球市馬上就萎靡不振了。

  在重建和保票房之間,nBA的主流模式就是保票房,以賺錢為主。

  在這方面,周不器就先知先覺了。

  所以他不擔心。

  nBA的現任總裁歲數大了,很快就要退休了。下一任的總裁蕭華,堪稱是商業領域的天才,給nBA帶來了極大的變化。

  騎士隊沒了詹姆斯,票房一下就沒了,這個棘手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這個問題的根源,是在於騎士隊沒有找到一位能夠跟詹姆斯有著同樣票房號召力的頂級球員。也就是說,其實是nBA聯盟的頂級球員太少。

  源頭找到了,超級明星太少。

  那就好辦了,只要nBA聯盟多推出一些超級明星,就可以大幅度地提升聯盟的賺錢能力。

  可是,超級明星太少,很多球員水平不夠怎麼辦?

  可以靠著裁判控場。

  像詹姆斯、庫裡、杜蘭特這種級別的真正的超級明星,水平太高了,就去壓迫他們,犯規了也不吹,控制他們每場的得分量,也就是30分左右。

  一些比不上他們的球星,可以有吹哨優勢,別人一碰就犯規,以至於別人都不敢碰他們,從而讓他們獲得更多從容的出手機會,以及更多的罰球機會,幫助他們每場比賽也能達到30分左右。

  在聯盟的控場之下,這些人處於跟詹姆斯、杜蘭特他們是“相同”級別了,輿論一烘托、球迷一起鬨,就造星成功了。

  真相不重要,表象才重要。控場越好,球星就會越多、比賽就會越激烈,票房、轉播費和衍生品收入就會水漲船高。

  聯盟也就可以大賺特賺了。

  在2011年這個階段,美國橄欖球一個賽季能賺100億美元左右,跟歐洲足壇五大聯賽的總和差不多。棒球聯盟一個賽季能賺80億美元,nBA聯盟一個賽季能賺40億美元。

  等nBA聯盟換了大老闆,改變了運營策略之後,每個賽季的營收幾乎追上棒球聯盟了,在迅速地縮小差距。

  隨著nBA這套策略的大獲成功,接下來一定會蔓延到全球的所有職業體育賽場,連足球都開始玩這一套了。

  這就意味著,職業體育的賺錢能力在未來都有著巨大的上漲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