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2220章 養雞下蛋

  卡爾·伊坎瞥他一眼,“誰在乎?”

  周不器啞然失笑。

  卡爾·伊坎淡淡地道:“就像養雞一樣,有的人把雞養大了賣雞蛋,有的人把雞養大了會進行屠宰銷售。雞的存在意義,就是創造財富,誰管你是慢慢運營地賣雞蛋,還是一次性地殺掉賣雞肉?”

  周不器笑著說:“其實可以有更好的折中的解決方案。”

  “嗯?”

  卡爾·伊坎不以為然,覺得這小子有點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周不器道:“有的人想養雞下蛋,有的人想養雞賣雞,都是賺錢,其實也可以合作。”

  卡爾·伊坎心頭一跳,“怎麼合作?”

  周不器道:“既然是賣雞,也沒必要屠宰了賣雞肉,可以把雞賣給養雞人,讓養雞的人去長久地運作,靠著下蛋生意細水長流。”

  卡爾·伊坎的臉色一下就變了,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要是養雞人和賣雞人有矛盾怎麼辦?誰來磋商?”

  周不器道:“我來!”

  卡爾·伊坎深吸了一口氣。

  周不器淡淡地道:“我來組一個局,我從你這把雞買過來,然後請養雞人過來,養雞下蛋!”

  ……

  原計劃來紐約只待兩天。

  不過,在劇院裡看到了“百戲之祖”的崑曲《青春版牡丹亭》的美國巡演,機會難得,周不器就臨時改變計劃,至少要親眼看一看。

  在國內的戲曲行業裡,都說京劇是國粹。

  可追溯起來,根本不是這麼回事。

  京劇是清朝滿族人搞起來的劇種,因為傳統的漢人戲劇他們根本就聽不懂。

  為了迎合滿族皇權,就慢慢出現了一種以滿族漢語為主體的戲劇類型。滿族漢語傳承下來,就是今天的普通話。所以現在國人聽戲劇,京劇是唯一的一個沒有語言門檻的戲曲劇種,其他的都是“方言”。

  又因為是野蠻人入朝,蠻夷文化底蘊太差,所以京劇的唱詞就都是大白話,下里巴人都能看得懂。

  因為是大白話,就容易普及。

  因為當權的滿族人喜歡,清朝時就最為廣泛流傳。

  到了清末,就成了國家最重要的戲劇傳承了,就成國寶了。

  真正的文化瑰寶其實是崑曲。

  這是正兒八經的漢族人搞出來的東西,說的語言也是古漢語三個流派中的一個江浙分支。不過文化這玩意斷代太厲害,都說普通話了。

  就像寶島那邊的文化學者,就總會反對那邊把語言稱作“國語”,把“旗袍、馬褂”叫做漢服。這都是滿族人搞出來的東西,怎麼能代表大漢天下?

  其實剛建國的時候,大陸這邊也想用“國語”來稱呼,卻受到了當時南方的很多大文豪、大知識分子的反對,直接上書到了最高層。

  這種語言不能代表中華。

  當局就從善如流,沒用“國語”來稱呼,改叫了一個比較中性的命名“普通話”。

  可即便是這樣,在抗戰勝利、國家統一之後,車同軌、書同文、語同音的大勢下,普通話已經勢不可當。

  正統語言就變成方言了。

  文化就斷檔了。

  以至於今天沒人能聽懂崑曲裡唱的是啥了,就算能聽懂,也不知道唱的是啥。因為唱詞都太文雅了,都是最純正的文言文,還不是一般的文言文,還是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