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時代之巔 作品

第2428章 韓國市場的突破口

  買到手了之後,就不再隨意授權。

  要以“壟斷”形態的獨播形式,推動流媒體業務的發展。

  奈飛這幾年發展得這麼快,市值已經超過140億美元了,背後的紫微星環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的觀眾如果想看外國的電影電視劇,就只能選擇奈飛了。

  可是,這還不夠!

  既然流媒體行業比較特殊,可以突破韓國民眾的民族情緒的限制,那就不客氣了。既然有機會進場,那就要狠狠地吃上一口。

  最好是讓韓國本土的觀眾,在觀看本土的影視劇的時候,也只能去選擇奈飛……

  這次和希傑娛樂合作,也要把這個意向列進來。

  這才是對韓國本土的流媒體產業釜底抽薪的一招。

  希傑娛樂每年要在韓國推出大約20部本土電影,如果這些作品的唯一觀看渠道是奈飛,那就大功告成了。

  環球影業和希傑娛樂的合作,受到了韓國當局的重視。

  文化產業是韓國當前的國策。

  周不器把主角的位置讓給了邁克爾·摩爾卡森伯格,他本人則是分出了一個小團隊,去了《雪國列車》的後期製作中心參觀。

  第一個感受,就是窮。

  韓國雖然是發達國家,但人口太少了。電影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也要以盈利為目的。這就導致韓國本土的電影、電視劇,投資經費都非常少。一旦投入多了,韓國本土的這點電影市場,根本就收不回投資。

  這就導致很多製作團隊都苦苦地為經費發愁。

  明明有很好的項目,卻沒有開機的費用。

  就算開機了,也很難拍出理想的效果,只能是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地過日子。

  包括奉俊昊這樣的大導演,他製作的《雪國列車》,只能請一些本土的特效公司……這就實在差強人意了。

  找到了這個市場需求,那就簡單了。

  給錢就行了!

  韓國有5000萬人口,如果有1000萬是奈飛的用戶,每年的會員費是120美元,一年的總收入就是12億美元了。

  奈飛每年拿出3億-4億美元支持韓國的一些本土團隊拍韓劇,然後在奈飛上獨播……光是用錢砸,也能砸出一片未來。

  ……

  周不器啟程去東京了。

  在飛機上,就跟奈飛那邊溝通了韓城攻略的計劃。

  時機差不多了,可以對韓國市場下手了。

  過去這幾年,婕妤傳媒、紫微星環球都去韓國採購過影視版權,這就有了基礎;接下來跟希傑娛樂合作,又有了源源不斷的外來影視版權;再啟動一部分自制劇的計劃,又增加了一部分原創獨播的影視作品。